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探究

时间:2022-05-16 01:02:56

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探究

摘要:目的 研究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 从抗菌谱、药物浓度、给药方式、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运用中,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相对较弱、抗菌效果相对较强、组织体液浓度相对较高等特点,在近年来的临床使用中,应用较为广泛。结论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临床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关键词: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通常又被称之为先锋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中对繁殖期细菌能够有效的进行杀灭作用,并且在细菌与细胞壁的相互合成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是目前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在目前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目前,在临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品种繁多,处方量交大。此次研究从抗菌谱、药物浓度、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头孢菌素品种及作用特点

1.1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性链球菌等作用效果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较,其作用效果较强;但是对阴性杆菌所产生β-内酰胺酶较为不稳定,在对革兰阴性肠道杆菌等进行治疗治疗时,其治疗效果较好。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类进行治疗时,其治疗效果较差,大多为无效;并且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其肾毒性较大[2]。

1.2第二代头孢菌素 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对G-均进行治疗时,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其抗菌效果较好,并且其抗菌普相对较广,能够有效的提高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的加强对阴性杆菌的作用;对阳性球菌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活性作用,其不良反应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较,不良反应较轻。对厌氧菌的作用同第一代头孢菌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只对个别品种效果较好;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效果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代头孢菌素在肾毒性方面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毒性较低。对各种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具有较好真的治疗效果。

1.3第三代头孢菌素 在对G+球菌的活性方面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比,相对较弱,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作用效果较为稳定,并且能够使阴性杆菌得到增强,在临床中的作用效果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比,相对较好;并且其抗菌谱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临床中对铜绿假单胞菌与厌氧菌进行具有非常好的抗菌作用;在患者体内具有较为广阔的分布,并且大多数品种组织组织穿透性较强。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将比,能够较好的传达到各个组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肾脏基本没有毒性。第三大头孢菌素对于严重、长期治疗不理想的感染,多种耐药菌的混合感染的治疗作用较好[3]。

1.4第四代头孢菌素 在对G+球菌抗菌活性方面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比,相对较弱,但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相对较强。肠杆菌属、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等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代头孢菌素相比,作用效果较好;对β-内酰胺酶、染色体、质粒酶的作用效果也相对更为稳定;细菌细胞壁的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头孢他啶作用效果较为相似[4]。

2头孢菌素的有效药物浓度

在临床中,使用第四代头孢菌素有效药物浓度,处于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及最小抑菌浓度(MIC)之间,在临床中会呈现出较小的药物浓度下杀菌效果较好,并且能够表现出一定的PAE特点;具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杀菌作用。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大多属于时间依赖型药物,并且头孢菌素在临床中的药效与作用时间会呈现出正比的关系。此类药物在临床中决定药物效能的重要因素是血清浓度与MIC的持续时间;当药物浓度>4倍MIC时,药物的杀菌作用就会出现相应的减弱。

3头孢菌素的给药方式

3.1口服头孢菌类 口服头孢菌类抗生素应在饭前30 min~1 h空腹服用。此类服用方式,药物在患者体内吸收较好。

3.2肌肉注射头孢菌素 症状较轻的患者应采用肌肉注射,如尿量感染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由于其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在尿路具有较高的浓度,因此小剂量的头孢菌素就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3静脉滴注给药 如果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应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头孢菌素对繁殖期的细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根据患者性质要求,能够快速进入患者体内。头孢菌素最适宜的pH值为4.0~8.0,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头孢菌素时,应避免给予患者较强酸性或碱性药物,尽量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

4头孢菌素使用注意事项

4.1对疾病有正确的诊断 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应给予患者的临床症状准确的判断,还应对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药理作用、禁忌症、适应症、不良反应、剂量、制剂等方法有详细的了解,从而避免对药物选择出现盲目性,减少患者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

4.2确定病原体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耐药菌感染及特殊部位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不能够作为一线药物使用[5]。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球均效果较好。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治疗效果较好。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严重的细菌感染治疗效果较好。第四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运用中,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相对较弱、抗菌效果相对较强、组织体液浓度相对较高等特点,在近年来的临床使用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临床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从而更加合理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张建涛,刘洪菊.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上合理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408-408.

[2]王向晖,朱荔,魏影,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妇产科中的临床合理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2):165-166.

[3]李志.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4-45.

[4]李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917-1917.

[5]姚奇.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探讨[J].医药前沿,2014,(1):127-127.

上一篇:中药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 下一篇: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