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办法

时间:2022-05-16 05:52:16

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办法

笔者在基层司法行政战线工作了20多年,对农村暴露出的矛盾纠纷做过剖析。就如何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提出一些建议,供基层干部参考。

建立反应灵敏处置得当的矛盾预警机制。一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要坚持旬一排查,乡镇每月一排查,敏感时期天天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能就地化解的要及时主动化解,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报送乡镇调处中心处置,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二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步,党委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就要提高一截,否则党委政府工作将陷于被动,极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纠纷增多。三要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扎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把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是要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居)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全权调处本村(居)内的各类纠纷。因此,村(居)调委会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就地解决,小纠纷不积压、及时解决。对一些影响全县大局、涉及各部门的重大疑难纠纷和本辖区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及时提交县级矛盾调处中心,将重大疑难纠纷化解在县域范围之内。二是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筑牢社会稳定的第—道防线。建立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效能。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强化市、县(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工作委员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重点在新兴行业、工业园区、商业区、物业管理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区等建立调解组织,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调解组织网络。进—步完善综治办、办、司法所、调解中心“四位—体”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的政治、业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三是进—步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相结合的衔接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四是建立民调中心户等群防群治基层矛盾化解网络机制,建立治安户长、院落理事长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治安联防,形成矛盾消化化解体系。

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大力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农村人员具有量大、面广、素质低、流动性强等特点,要采取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措施,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社区,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为此,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各类矛盾纠纷。—是依法调处矛盾纠纷。—方面,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运用行政复议、合同仲裁、司法调解、民主调解等多种手良化解矛盾纠纷。另—方面,对涉及法律的矛盾纠纷,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以增强处理矛盾纠纷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二是进一步畅通渠道,妥善解答群众的疑问,让群众话有处说、苦有处诉、怨有处发、难有人帮,从而理顺他们的思想情绪,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改进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落实干部驻村入户制度,通过深入农村,与村民打成一片,融入群众,真正解民所急,及时掌握农村矛盾纠纷情况,快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想做的事情做起。

落实领导责任。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维稳是硬任务”的政治意识,把构建大调处机制、创新大维稳格局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经常研究,常抓不懈。

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构建大调处机制和维稳工作的考核力度,把抓维稳工作的绩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个重要方面,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因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不落实,导致调解组织涣散、调解工作不力、矛盾纠纷频发,甚至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地方和部门,坚决实施—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确保维稳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上一篇:农民矛盾纠纷调解100法(连载) 下一篇:大吕巷村的村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