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大爱无痕

时间:2022-05-16 05:08:34

教育绝不是一次的事情,它是复杂曲折的过程,所以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时时地关注,刻刻地关心,滴滴的柔情,缕缕的情意,要毫无保留的给学生,别用谩骂代替表扬,别用粗暴代替教育,别用说教代替行为,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是管理好不拘一格的人才,给他们执着进取的形象,宽松祥和的环境,爱生如子的园丁,学会爱人的机会,实践的空间,合作共处的集体,他们的人格将会是更完美的。

一、给学生一个执着进取的形象

只要有“干一行爱一行”“做就要做好”的精神,才能仔细地大量地翻阅教育之经典,取众家之长,才能不断积累做教师的经验,才能不断地改善自己工作的方法。教育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生而发展的,如今教育要求是“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需要,发展自我的创造性和社会的实践能力。”教育者就要摒弃旧的教育教学观念,重新投入到创新教育之中,开拓一条符合中国创新教育道路,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翻阅大量的古今中外教育名典中汲取精华,运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地摸索,在失败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道路。上海斯霞老师将近耄耋三年仍然笔耕不止,仍然在探索教育之路,像这种终身不止的从教精神、献身精神奠定她人格的魅力,使她桃李满天下。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永无休止探寻精神影响了她的学生,也影响了我们后来人。教育者不经意的行为,或许就是改变学生人生道路的开端,所以教育者从一而终地去做某件事情,能做到善始善终、能做到持之以恒。这都为学生打下夯实的意志基础。

二、给学生一个宽松祥和的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可以看作热爱,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尊重自己的选择。孜孜不倦地去完善它,把整个精力都用到教育中去,与学生站在同一环境里,把他们看成一个一个可塑之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去与学生相互进步,互相协作,在知识上不分尊卑。学生可以在知识面前与老师平等,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探讨,从不在教学中遮掩自己的不足。教师的形象不是靠教师手中的权力树立起来的,而是学生给教师树立的。于永正老师的教育管理方法,为什么许多学生都愿意与一个老头结交并信任他呢,我想除了那种对教育教学的严谨态度之外,还有就是他善于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并能与学生擦出一团火来,于是学生的向心力张大,在宽松祥和的气氛之中求知,给学生那种最易开动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想象力用引出来,拉向宽阔的天空。相信一个过于严厉不拘于言谈的教师所带出来的学生心理不会是健康的。要做到“严”而不“厉”在知识的求取当中并无前后,教师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就习惯什么环境,在知识面前是严格,但在求知的过程中是随和的。“厉声厉色”最好不要出现在求知或做人学习的过程中,还给学生一个宁静的求知环境。

三、给学生一个爱生如子的园丁

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就是神,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是神而不单单只有人的天性,把每个学生都看成天才,学生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心灵的沟通,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能向教师诉说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做好了,其实走进学生的心里并不难,难在教师不真心对待学生,不平等对待学生。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学生也会真诚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别看学生还小,但他们绝不是什么都不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靠自己讲出来的,而是靠教学生练出来的,让教师的爱包容着所有学生,让他们感到爱的温暖,教师才真正是一个你妈妈一样的人。

四、给学生一个学会爱人的机会

一个环境里,相处融洽的唯一途径是人人学会爱别人,把自己的爱无私的洒向人间,才会体会快乐的实质。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生学会关心的基石,学会爱别人,才能爱社会,爱祖国,常常想把一切都据为己有的人,就是把世界所有的知识学尽,各种能力都掌握,但他们的人格也是不完整的!

五、给学生一个实践、实验的空间

一个人总在怀里抱着,永不让他着地,当有机会让他着地时,他都不知怎样行走,实践的空间家长已经完完整整地取缔了。为了让独生的子成龙成凤,父母尽量不让孩子做事了,只要他们一味地学习,学习一些机械的无法应用的理论,于是作文中种花都是挖个坑,下个种子,浇水,出芽,开花,结果的简单过程,他们不知道坑挖多大,怎样培土,怎样浇水,什么时候开花,开什么样的花……草草收场,只求完成不求质量。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大胆地给学生体验一个挫折或胜利的过程。锻炼一下他们的视觉、听觉、锻炼一下他们的判断能力、实践能力。一个从未拿过锄头的人怎么会认识良莠之别呢?让学生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的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才能完成一个认识的过程,才不至于机械的僵硬地记忆那些咀嚼不掉的知识,才能开发智力与非智力的荒野、才能在求知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才能适应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六、给学生一个合作共处的班级

一个能合作共处矛盾不激化的班级,在学校中是个优胜的班级。每个学生之间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与同学和谐相处,能与各科教师和谐相处,这样的班级集体将会是一个受人喜欢的班级。把班级的荣誉视作自己的荣誉,把每个同学的事视作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友好中相处,共同中并进,矛盾激化了能有一部分学生善于解决调节矛盾,在班级的利益中主动放弃和延缓自己的追求,而去圆一个集体的利害得失的学生,是未来社会中要求的人才。共同协作,学会共处,学会彼此尊重是培养人才又一标准。在班级中时时刻刻地影响学生,使他们走到更完美的人生路上。

综上所述,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是管理好不拘一格的人才,给他们执着进取的形象,宽松祥和的环境,爱生如子的园丁,学会爱人的机会,实践的空间,合作共处的集体,他们的人格将会是更完美的。

参考文献:

[1]班主任.

[2]教育学.

[3]于永正专栏.

[4]斯霞的专访.

上一篇:彩妆笔 下一个彩妆“爆款” 下一篇:『增强免疫力并非人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