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理性思考与建议

时间:2022-05-16 03:38:52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理性思考与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勃兴,使人类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席卷着全球,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为知识产权的利用与广泛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也正式因为互联网的无限复制性,全球传播性和变幻莫测的交互性,确实给人类知识产权体系,特别是传统的法律结构以巨大的打击,权利人的权利和利益有可能在虚拟的空间得到广泛的扩张。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网络知识产权,特别是对网络著作权相关问题的探讨日益被提上日程。

关键词:网络 著作权 侵权 完善

互联网以及信息网络产业快速发展,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屡屡发生,主要表现为:

1、网络作品著作权,传播权屡被侵犯。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它是网络作品中最重要的,也是特被值得关注的一项权利。网络著作权相对于传统著作权而言,在法定性、专有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资料显示,近几年来,随着网络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网络纠纷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

2、域名抢注争端成为焦点问题。域名本来是一种引导用户进入网络站点的外部地址代码。随着网络商业化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域名逐渐具有了区别域名持有人及起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标识,从而域名抢注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域名与商标,商号等法律所保护的其他标识类客体之间的冲突。

3、许多中国的知名企业对自己的域名保护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网络和法律知识是网络知识产权屡被侵犯的一个重要原因。曾经有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海外被抢注的域名达600件,更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名称在网上被抢注却全然无知。

4、中国法规不健全,司法难度大。我国至今尚无关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专门立法,对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的纠纷,我国仍采取参照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解决争议与纠纷,这给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体系带来了许多挑战。例如,典型的管辖问题,即因特网上的侵权行为地如何确定,如何确立权利人,如果被告不认罪怎么办,还有如何认定证据的真实性及其来源,侵权者,网络服务者应各自策划能够承担哪些责任,等等。

5、中国的复合性专门人才短缺。网络著作权保护是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而产生的新生事物。我国在这方面的专门才人十分稀少,传统的律师所接受的案件大多为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纠纷。一旦遇略显复杂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便可能显得束手无策,很少有专业的律师大胆地去接受该类案件。因此,专业人才的稀缺也是中国网络著作权保护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在中国的理论界与学术界,虽然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思考。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不可否认,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司法和实践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的薄弱之处。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网络经济还不成熟的状态下,更需要我们潜下心来,仔细研究,不断学习,方能找出各利益的平衡点,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为此,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提高知识产权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知识产权所有权人的教育使网络知识产权所有权人明确其权利,知晓可能发生的被侵犯情况,提前做好防止网络侵权的准备。如对网络作品进行技术防范,防之以未然。对于被抢注的域名,知识产权所有权人应当即使拿出合理的证据诉诸于法律。

2、向全社会普法。把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到社会层面,使网络知识产权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促进民间监督组织的建立,普及网络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做好相关的咨询工作,这是基于网络侵权行为人的年龄趋向于年轻化而言的。有数据显示:

因此普法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尤其是加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3、完善网络立法,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确立网络知识产权的一般原则,加强司法保护,这一方面尤其重要。例如在网络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归责原则上做更细、更深刻的规定,在对待网络这一特殊环境下的侵权行为,确定应如何规范各个主体与网络责任承担者的行为等问题上进行司法强制性规定。虽然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每一个网络侵权行为的产生必然涉及某一种法律原理。

4、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形成网络行业自律。法律的涵盖面总是十分有限的,在社会生活的大多数情况下,起到更多的制约作用的往往是道德力量的约束。网络的专业化规定了网络秩序的规范需要专业“执法者”。确立网络行业规范,由网络经营者与使用者自律。这样一来,不但使网络规则的执行更加容易,也会促进人们对网络规则的自觉遵守。

5、提高网络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责任,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高水平的法官审判队伍。我国应尽快培养一批精通网络信息技术,会外语的法学人才,以确保有关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实施。在跨国网络知识产权纠纷中有效保护我国企业的权益。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技术的发展会伴生许多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惧怕问题而停滞技术的发展进程。面对外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我们只有用法律的武器,高水平的技术武装自己,只有勇于借鉴国外网络知识产权的先进经验和成果,才能充满信心地迈进高速的信息时代,才能迎来属于我们的那一片网络天地。

参考文献:

[1]任俊林,试论网络作品对传统作品的突破,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第16卷第15期

[2]关永宏,段淳林,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及其认定,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02期

[3]刘剑文,张里安,现代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4]邓小俊,江河,论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特殊性,武汉大学,法学论丛:2000年03-0104-02

[5]朱军,信息时代对著作权的新挑战,法学评论:1998年06期

[6]胡良荣,朱发义,论海峡两岸“新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规范,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月第5卷第2期

[7]李钢,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王菲,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5卷第3期

[9]陈海凌,论网络时代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当代法学:2001年第7期

[10]冯晓青,互联网中的著作权问题,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总第54期)

上一篇:作文从积累开始 下一篇: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