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学习漫谈(连载·7)

时间:2022-05-16 12:30:45

小楷学习漫谈(连载·7)

(二)小楷的收笔

收笔,也叫杀笔,是小楷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笔是指笔画书写将要完成时,笔毫离开纸面前的动作。明代倪苏门《书法论》谓:“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由此可见,收笔和起笔一样重要,不容忽视,尤其是楷书,在书写时更要注意体会收笔的动作与方法。因为收笔不但意味着一个笔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下一个笔画的开始,所以收笔对于笔画的书写是至关重要的。在书写实践中,青少年朋友往往只留意起笔,忽视收笔,只知起笔藏锋之不易,而不知收笔出锋更难。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在收笔时往往比较急躁,收笔动作没有做完整。如果在毛笔没有回好锋的情况下就提笔收尾了,线条就显得毛躁,不够饱满含蓄。一般说来,收笔有两种方法,即藏锋收笔与露锋收笔。

1.藏锋收笔

藏锋收笔是指收笔时笔锋朝笔画的反方向回收,将笔锋藏于点画之内,所以又叫回锋收笔。藏锋收笔也叫“护尾”。蔡邕在《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我们以横画为例,如“一”、“三”、“世”、“言”、“生”、“书”等字。当行笔至笔画末端时,将毛笔轻提,使笔锋收拢后向右下顿笔,然后轻提笔聚集笔锋后向反方向收笔,让笔锋藏在线条之内。收笔时笔画的轻重和提按力度不同,书写出来的笔画的收笔形态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再以竖画为例,如“川”、“中”、“申”、“年”、“十”、“山”等字。竖画收笔处的书写亦用轻提、轻顿、疾收。行笔至收笔时,将锋向左上微提,聚集笔锋后向下顿挫,然后轻提毛笔,将锋尖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

藏锋收笔和藏锋起笔一样,多有顿挫和回还动作,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上先下。”熟悉笔锋的走势后,接下来就要结合手腕和指尖的力度来控制毛笔的提按变化,有按有提,有轻有重,还有就是笔画的顿挫,顿是下压,挫是压笔错动。这是通用的收笔方法,目的是使笔画更加完整而厚重。

小楷的收笔多以藏锋为主,只有在收笔时藏锋敛锷,将笔锋调整为中锋,才能给人以一种圆融饱满的艺术感受。

2.露锋收笔

露锋收笔,即在收笔时将笔毫收拢,把笔逐渐提起以离开纸面,使笔锋外露,其笔画末端呈锥状,如写悬针竖、撇、捺、钩、挑等笔画都要用露锋收笔才能达到效果。书写时出锋处应将力量贯注于毫端至笔画末端,使之回环含蓄,忌飘浮无力,一掠滑过,要做到露锋而不漏气。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

无论收笔是藏锋还是露锋,笔画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每一个笔画的收笔都是下一个笔画的开始,所以它们之间都是顾盼呼应的。我们以撇画和捺画为例,如“人”、“天”、“家”等字。笔画呈什么形态,也要根据字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根据选帖的不同,字体风格的不同,虽然都是小楷,但笔画有提有按,有轻有重,有粗有细,整个运笔的方法是一样的,这也需要大家在书写时多加体会。另外,点画在取法成形时,必须瞻前顾后,运笔的动作是相互连贯的,切忌孤立用笔;力求毅然入纸,断然而收,以免犹犹豫豫,拖泥带水。书写时要结合笔画来体会,不能机械地把它分解为单独的几个动作,而是要注意做到笔尖与指尖、笔管与手腕间的微妙合作。

(三)小楷的行笔

一个笔画的完成除了做好起笔与收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行笔。行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笔力的关键之处。小楷的行笔也不容忽视,中段线条要求做到丰实、秀劲,有粗细、轻重变化,具有劲挺、秀丽之美。书写小楷时,做好起笔的动作后,则要求笔锋调正,笔尖着纸,笔锋与纸是垂直的,笔管也要求垂直,这些是行笔中必须做到的。一般而言,我们在书写楷书时,中间行笔的线条都有一定的走势,线条较两头更为细劲,如拉一条橡皮筋一样,线条更为劲健。小楷的书写也是如此,只有在调整好笔锋后,运用指尖和手腕的力度,用疾涩的力量来书写,才能写出细如钢丝、柔韧劲健的笔画来。书写时切忌拖笔而写,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这样的线条就如同一根面条一样。我们试着想象一根拉开的橡皮筋和一根面条,虽然它们都是一个线条,但是其中的力度完全不同。书法运笔的独特之处和难度就在于此,希望青少年朋友能够认真体会。

上一篇:“阴盛阳衰”的祸根找到了 下一篇: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