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施工要点分析

时间:2022-05-15 11:32:49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施工要点分析

【摘要】砖混结构是我国房屋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砖砌体是一种脆性结构,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砖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可见,提高抗震设防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构造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的施工要点进行初步总结与探讨,提出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施工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一、抗震概念设计

1、房屋的高度和层数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总层数、总高度不应超过文献[1]表7. 1. 2的规定。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表7. 1. 2是适用于横墙较多的多层砖房。横墙较多是指同一层内开间大于4. 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1/4以内。对于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应比表7. 1. 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对横墙很少的多层砖房,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横墙较少的基础上,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对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超过文献[1]表7. 1. 5要求的多层砖房,已不属于侧力作用下的刚性房屋,不能按多层砖房设计,应按空旷房屋进行抗震设计。多层砖房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不应超过文献[1]表7. 1. 4的要求。

2、结构体系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同一结构单元中应采用相同的结构类型,不应采用砖混结构房屋与底框或内框架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径。纵横向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应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造成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底层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墙部分均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这两部分不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而且其过渡楼层的受力也比较复杂。为了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3、平、立面布置

建筑的平面布置和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平面形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作用。纵、横墙沿平面布置不能对齐的墙体较少,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力求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当房屋的立面高差较大、错层较大和质量及刚度截然不同时,宜采用防震缝将结构分割成平面和体形规则的独立单元。房屋的顶层不宜设置大会议室、舞厅等空旷大房间,房屋的底层不宜设铺面等通敞开大门洞。

二、施工问题及对策

1、建筑基底

在施工中,对于处于建筑基础之下的不良地质构造,及时征得设计部门意见,根据技术条件现状,分不同情况进行明挖暗填、原土(灰土)置换夯实或注浆加固等地基处理。对地基处理的用料、施工工艺、检查、试验、质量评定给于限定或进行跟踪,做到一个环节不合格坚决返工,地基或地基处理不合格,决不进入下一工序,以确保地基符合设计要求。我们在计划安排中,注意将地基基础工程尽可能避开雨期施工,这不仅仅是面对自然兴利除弊,也是面对一些施工单位素质和装备条件不尽人意的现实而采取的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一种措施。同时,我们还根据一般工期时限跨度,提倡在冬期之前完成地基基础施工,冬期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这是结合砖混结构特点和地区自然特点选择的最佳周期安排。实践证明,养成这种计划周期习惯,收益是多方面的。即使是冬期进行地基基础施工,也是合理的工程计划周期安排,因为地基基础冬期施工措施对较为正规的施工企业,是不难落实的,只是面对目前建筑市场之现状,从保证工程质量的角度,才把冬期前完成地基基础工程确定为最佳周期安排。

2、主体结构及材料

主体结构不坚固,装饰的质量再好也是徒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控制主体结构质量。

(1)不少工程的砌体砂浆标号达不到设计要求,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向灰缝更为普遍,严重影响砌体的抗剪强度。因此最好是主要原材料自供,切断小厂劣质水泥和钢材的来源。对机砖、混凝土用砂,预应力多孔板、木制门窗等地方材料或制成品限定产地、厂家和品质要求,并进行中间验收。用自备试模控制混凝土及砂浆强度。

(2)墙体转角和交叉处不同时咬搓砌筑,留直搓、阴搓,施工中预留的水平运输通道,不设过梁,不设拉结钢筋,堵砌不严,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因此,提倡搁底摆砖,跟踪墙垛、窗间墙的组砌方法。对不符合模数的窗间墙,适当统一调整其窗洞口位置,以使组砌合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倡墙垛及窗间墙用整砖砌筑。提倡使用皮数杆以控制水平灰缝厚度达标和墙身、构件、洞口、楼层之标高。提倡三一砌法,并随机检查,确保砂浆饱满。

(3)对墙体拉结筋、构造柱节点及其箍筋加密区的钢筋数量、规格、间距、长度进行严格验收签证。控制圈梁构造节点达标的同时,也要重视圈梁混凝土顶部标高的准确一致。

(4)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接头处箍筋未按设计要求加密,混凝土浇灌质量差,上下层错位,接头处出现烂根现象,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筋漏放、少放或伸入墙内的长度不足等,降低了构造柱的抗倒作用;圈梁钢筋搭接长度不够,接头处没有按规定错开,横向圈梁钢筋伸入纵向圈梁内锚固长度不足,转角处未按设计要求在lm以外搭接和增加斜筋和箍筋的规定施工,减弱了圈梁的抗震作用;严格板底标高,使其支承端底面坐在同一标高的找平座浆层上,同时保持楼板两端的高差控制在10mm以内,为地面和顶棚装修平整省工省料创造先决条件。

(5)加强分项质量监理评定这项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解决质量评定中出现的问题。允许偏差项目的实测实量主要是对操作人员施工质量的考核,从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入手,加强交底。保证项目和基本项目则是考核施工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思想的主要指标,必须经常地及时地进行质量检查评定。对于质量评定不合格的项目,要及时进行处理纠正。

解决施工质量问题的对策,首先是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并加强施工人员的抗震意识。对于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如:砂浆标号不够,灰缝不饱满,构造柱、圈梁和楼板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只要按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去认真实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就可以解决。

结语:

多层砖混结构是当前多层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是人民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其抗震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抗震结构施工质量是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对保障广大人民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应礼。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中州煤炭,1998,02:52-53。

[2]施晴。关于砖混结构住宅施工质量监理的探讨[J]。住宅产业,2008,08:36-39。

上一篇:APG天然大豆胶实木复合地板 下一篇:语文课堂知识可视、可听、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