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维生素D

时间:2022-05-15 10:58:15

妈妈们知道宝宝每天要晒太阳,可是妈妈们知道为什么要晒太阳吗?很多人以为是补钙,但实际上,晒太阳是让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维生素D再促进钙的吸收。

维生素D在体内有什么用?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又因人体内的很多维生素D是由紫外线照射皮肤而产生的,因此还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在人体钙的吸收利用过程中,会受到维生素D的控制。维生素D缺乏会明显限制膳食钙的吸收利用,只有在维生素D充足的情况下,宝宝从奶类等获得的钙才能被顺利地吸收和利用。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增强免疫力,维持甲状腺机能、调节心率、防止肌无力。

宝宝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正常的发育和健康。婴幼儿每天为400国际单位。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慢性营养性缺乏症。缺乏维生素D一般会表现为口腔及咽喉灼痛、食欲不振、轻度腹泻、失眠等,视力及体重也会受到影响。

维生素D严重缺乏会导致佝偻病。在佝偻病早期,宝宝在喂奶及睡眠时头部多汗,多汗引起局部刺激,因而宝宝喜欢摇头。摇头时,枕部受到摩擦,日久而致脱发。此外,宝宝经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时易惊醒。严重的佝偻病会造成肋骨内凹,形成鸡胸,会走之后,还可能出现O形腿或X形腿。婴幼儿还可能出现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搐搦或者喉痉挛等症状,多见于4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维生素D过量

维生素D会在人体脂肪内蓄积,长期过量的摄入确实有造成中毒的可能,维生素D中毒早期表现为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哭闹、低烧、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随后出现尿频、夜尿、头痛、血压升高、心率不齐等症状,长期慢性中毒则表现为组织器官钙化,如生长缓慢、头骨闭合延缓、智力发育落后等。不过引起婴幼儿维生素D中毒的剂量都在每天4000国际单位以上,并持续使用6个月以上才会发生。

如何获得维生素D

1 晒太阳

每平方厘米皮肤经紫外线照射3小时,可产生维生素D20国际单位,按照宝宝仅暴露面部和前手臂,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即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所以,只要天气好,就应让宝宝到室外晒太阳。婴儿晒太阳的时间根据季节而定,冬季一般在中午11~12点左右;春秋季节一般在10~11点;夏季一般在9~10点。晒太阳时间长短应由少到多,可由10分钟逐渐到30分钟,再延长至1小时。

2 补充维生素D制剂

我国儿科学会一直强调要预防性地额外给予2岁以下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如鱼肝油),以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建议在宝宝出生2周后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直到2周岁;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胞胎等宝宝可适当加量,每天补充800国际单位。

3 食用维生素D强化食品

妈妈也可为宝宝选择经维生素D强化的食品,如婴儿配方奶或米粉。

4 食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品

少数动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如鱼、鸡蛋;奶制品中也含维生素D;黄油、植物油中维生素D的含量也很丰富。

特别提示

1 给宝宝晒太阳时,要注意阳光强度,如果是夏天,要在树阴下,避免晒伤。

2 在给宝宝服用维生素D制剂时,不是多多益善,要注意咨询医生,了解正常用量,一般为每天400~600国际单位,如发现宝宝异常应尽快送医确诊。

上一篇:脱臼小胳膊的烦心事 下一篇:宝宝的零食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