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2-05-15 09:32:18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化学教学也紧跟改革的脚步,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高中化学教学仍有待进一步地改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从传统教学方法起展开改革及运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体系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记忆为主。由于方法单一所以学生课堂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无从谈能力培养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实验导入新课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各种现象纷呈的实验也是化学的乐趣所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第一方法是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者趣味实验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我们在讲到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趣味实验来引入。在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细长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缓缓吹气。学生在看到脱脂棉燃烧的时候会很好奇:老师好厉害啊!难道老师有特异功能?接着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同样蒸发皿中放上一薄层脱脂棉,平铺上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过氧化钠粉末上滴几滴水,脱脂棉也燃烧起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这时候教师再讲解过氧化钠的两点性质即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学生就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听课时也就更认真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迁移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而迁移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以点带面,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问题设计要有由易到难,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法

化学教学活动应努力丰富学生对化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化学知识得以沟通的活动。因而,化学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例如:氯水成分的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优化方案的探究、实验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案设计探究、Fe(OH)2的制备探究等等。

3.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可主要分为预习质疑、诱导设疑、实践探究、归纳迁移这四个环节。

预习质疑:鼓励学生超前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在课下阅读教材,并自主选用教辅材料(包括参考书、工具书、网络等),可以互相合作,小范围讨论和交流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善于点拨学生看书,怎么样找概念中的关键字眼,怎么样看书中的图表,怎么样理解文章的某一句话等等。这一环节特别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诱导设疑:在课堂中,首先由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思考,共同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取长补短,纠错立正,解决部分问题。还剩下的疑难问题,可由老师相机指点,讲清关键,打开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解决问题。当然老师也可以灵活掌握,相机诱导,继续激疑、解疑,活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环节要求老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疑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诱导学生解疑。

实践探究:主要是强化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练习,包括实验练习和习题练习。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处理数据、获得实验结论的这样的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可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不倦的 钻研精神,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通过必要的定题量定时间的习题训练,通过发散性及迁移性的习题练习,可以提高学生提高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和变通性。

归纳迁移:师生要共同归纳学过的知识点,归纳应尽量由学生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那么老师要从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演绎等方法,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化学这门功课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结论太多,要记得的东西很多,以至于许多学生厌学。如果让学生能自己归纳起来,那么我想记忆的负担会很轻,化学也会很容易学,学生学起来要有兴趣得多。如果是学生难于发现和归纳的结论,那么要重视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某一结论,不能死记硬背,学得过死。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宋伟.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2] 管发香.浅议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5期.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读”占鳌头 下一篇:“E立方教育”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