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姜夔自度曲的音乐特征

时间:2022-05-15 09:08:26

管窥姜夔自度曲的音乐特征

摘 要: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旁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其中有十四首“自度曲”,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试图在音乐构成的各要素方面探讨其自度曲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姜夔 自度曲 音乐特征

宋代是我国音乐与文学交融的重要历史阶段,是词体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一些精通音律的词人常自己创作新的词牌曲调,这种新创的歌曲称为“自度曲”。这是由柳永开创的,周邦彦也做过自度曲,但有意识地大量创作自度曲最有代表性的作者当推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旁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其中有十四首“自度曲”,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继承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上,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及旋法都有新的突破, 使乐曲的发展更为自由,曲调风格委婉抒情,清越秀丽,这与他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诗人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一、曲式

姜夔的十四首“自度曲”除了《秋宵吟》是三叠,以乐句串联结构形式,其余都是双调,即双片。姜夔《长亭怨慢》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从这点可以看出姜夔的自度曲与传统的按谱填词不同,是先作词后谱曲,同是双片词,作者运用了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创造了不同的曲式结构形式,有平行结构,对比结构和即兴的自由体结构。具体表现为换头换尾、合尾、合头及变奏形式。

1、换头换尾

换头是二段体音乐的曲式手法,在姜夔的十四首自度曲中有十首运用了换头手法。《暗香》比较典型,换头在下片的开头使用,令上片的结尾和下片的开头旋律一样,都是高音2―1,加强了上下片之间的连贯和统一,起到了承上启下,意脉不断的作用;换尾的使用,使上片的结尾“香冷入瑶席”这句唱完后没有截断之感,下片的结尾则可以产生全篇的结束感。上下两片旋律大致相同,可以产生和谐感,好像西洋古典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换头和换尾的使用,使上下片之间有一种同中求异的新鲜效果,和词里的藏韵相结合,避免了旋律完全重复的古板,为姜夔的词增加了和谐之美。

2、合尾

十四首“自度曲”中,有四首是运用合尾手法来统一上下片的。合尾部分一般是上下片的最末统一,如《扬州慢》;也有只合上下片末尾几个音的,如《石湖鲜》。

3、合头

《淡黄柳》曲调中运用了合头手法,下片第一均综合了上片第一、二均的材料,规律上相等与上片的第一、二均,把上下片结构统一起来,形成了平行结构。

4、变奏

《惜红衣》曲调上下片之间是主体变化重复关系,上下片各四均,在节奏上稍有变化。

5、乐句串联结构

《秋宵吟》第一、二叠各二均,曲调是重复关系,第三叠曲调与前二叠造成鲜明对比,作者重复运用了其中一个均的旋律,从而在结构上把三叠串连起来:

第一叠 第二叠 第三叠

a b a b c b’ c’ d’

第一均 第二均 第一均 第二均 第一均 二 三 四

从曲调整体结构看,有上述几种曲式结构。从单片看,尤其是上下片结构旋律大体相同的歌曲,每个单片里面曲调的发展,各均之间也有一定的曲式逻辑。

(1)a、b、c、d四均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各均之间是呈示、展开、对比、收束,有起承转合的意思。如《暗香》上片。

(2)a、b、c、a’四均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末一均用变化重复第一均的方式来结束整体音乐,如《翠楼吟》上片。

(3)a、b、c、c’四均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末一均用变化重复第三均的方式来结束整片音乐。

二、调式调性

姜夔的自度曲里,重视声高的商、徵和宫音,形成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强调调式调性的色彩,突出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二变音,兼收并用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具体表现在起调毕曲和调式落音两个方面。

1、起调毕曲:起调毕曲一说始出于朱熹和蔡元定,朱熹曰:“张公莆在行在,录得谱子,大凡压入音律,只以首尾二字,首一字是某调,章尾即以某调终之。”姜夔的自度曲凡起韵、尾韵、结韵一般都记有延长音,其句中韵大多数也记有延长音,起调的处理是跟每个曲调的结构篇幅相关联的。

2、调式落音:一个曲调的调性色彩,一方面是看它的调式,另一方面还要看曲调进行中间的句逗落音,它们勾画出曲调进行的调性发展逻辑,呈现出整个曲调调性色彩的面貌。

三、旋法

1、旋音环绕

这类曲调旋律骨干音十分明显稳固,旋律在骨干音上下环绕波动。如《鬲溪梅令》中“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如《秋宵吟》中:“古帘空,坠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

2、跳进为主,间以级进

这类曲调旋律高起低回,跌岩起伏,常常奇峰突起,旋律线有棱有角。如《杏花天影》中“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3、级进为主,间以跳进

这类曲调旋律进行比较舒展,连续音阶式的上下行,使曲调流畅优美、婉转动人。

四、旋律发展手法

姜夔的歌曲旋律展开手法丰富多彩,主要有承递、模进。

1、承递:这种手法在姜夔歌曲中是屡见不鲜的,有用在拍之间,也用在均之间,旋律进行前后连贯自然,意圆韵满,一气呵成。如《翠楼吟》中:“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初赐。”

2、模进:姜夔运用模进手法是比较特别的,也很出色。在材料运用上得到统一,音乐的发展有对比,且又非常婉转自如,调性色彩变化中毫无生硬之处。如《扬州慢》中的三度模进“算而今”和“到须惊”。

总之,词调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相当长的历史,其本身已经形成特殊的艺术规律,姜夔的歌曲放进这个特殊领域里,才能从中了解他的作曲手法,窥见宋代音乐的创作特点,了解整个宋时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姜夔的艺术成就在词坛和乐坛上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除了有美学境界方面所表现的独创以外,另一重要原因是他将音乐家的艺术思维和作曲家的作曲技法成功的运用于歌词的创作,做到了词中有乐,乐中有词,从而使得他的词别具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并由此而将词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姜夔著: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韩经太.王维若.姜夔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M].北京:音乐出版社,1983.

[4]丘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M].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丛刊,音乐出版社.1959.

作者简介:李畅(1982―),女,汉族,安徽淮南人,安徽淮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SK379《姜夔自度曲音乐风格研究》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汉字字形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