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0015培训国际标准的引进探索

时间:2022-05-15 02:28:18

ISO10015培训国际标准的引进探索

2011年底,虽然成立还不到两年,处于创业期的长征学院就开始着手引进ISO10015培训国际标准。当时,国内通过这一认证的机构不超过百家。对于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大学来说,培训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案例库建设等工作似乎显得更加现实而急迫,但是长征学院不这么看。对照“成就一流国际宇航公司的企业大学”的目标,国际化、对标一流,这些关键词指引着长征学院从一开始就力求站得高、看得远。

ISO10015是世界上唯一获得认可的培训国际标准,1999年由国际标准组织颁布,2001年引入中国。ISO10015着眼于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组织识别、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并持续改进培训过程。这些正符合长征学院的需求。

长征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创新培训理念,在总结前两年学院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流程再造。

摸着石头过河

2011年,在成功推出“雏鹰计划”新员工培训,对航天新人植入文化基因,在航天系统内打响培训专业化的第一枪后,长征学院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其他人群的品牌项目,在航天一院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这个时间点上引进ISO10015标准,即使在学院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其中最大的质疑在于:费力引进国际标准,真的能成功吗?

引进ISO10015标准的确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首先,该标准在国内还没有被普遍实施,应用还不成熟,没有可资借鉴的标本。第二,ISO10015标准反映的是欧美国家多年来培训积淀的水平,我们的现实水平和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我们对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需求挖掘手段,缺少记录依据,我们对培训的闭环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等等。第三,ISO10015标准是国际通用的标准,而航天一院已经成立五十多年,在发展中早就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在观念上、具体做法上都存在和标准难以对接的问题,很可能水土不服。正因为如此,自2001年该标准引入中国后,实施一直非常缓慢。

经过分析,长征学院决心发挥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特质,迎着困难上。首先,我们在学院内选拔了一批内审员,所有处室均选拔骨干参加,包括校领导在内,对ISO10015标准进行封闭式学习。第二,我们将标准和现实进行一一对照,汇总了引进标准的难点。第三,聚焦难点,寻找对策,并在体系文件上重点体现。

能用的标准才是好标准

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取证,而在于通过标准来创新理念、提高效率。为了确保ISO10015国际标准的实用性,长征学院在已有培训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将该标准和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接,将该标准要求和现有的培训操作对接,保障学院的培训管理在标准的要求下逐步得到优化、调整。

建立嵌入机制

第一,将ISO10015标准嵌入学院管理大框架,明确学院原有的制度体系和ISO10015国际标准在管理的大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管理诉求上存在区别:原有的制度体系用于学院的正常运行,确保学院按照规范运行;ISO10015国际标准聚焦于学院的培训业务,确保培训对组织来说是有效的且能不断改进优化。ISO10015国际标准被引入后,必须和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融合,保证二者能够互相支持。将原有的制度体系作为培训管理体系的支撑文件后,一方面,制度体系能继续发挥规范学院运行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支持培训业务的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院培训业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院的培训管理水平。

第二,将ISO10015国际标准和学院培训业务进行无缝对接。培训管理体系文件在达标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原有的管理流程,确保体系能够从学院培训业务实际出发,为体系的运行扫清障碍。

重塑培训过程

对培训业务进行阶段化划分,强化策划设计和提供培训的优势,弥补培训业务在需求确定和结果评价方面的不足。

另外,重新梳理培训过程,规范流程中的记录表单,确保培训全过程按照标准要求操作,并留下相应的记录。重塑后的培训过程必须实现操作规范和闭环管理。

持续改善、推进

2012年3月,长征学院培训管理体系文件的正式,标志着ISO10015国际标准在长征学院的开始运行。在标准运行过程中,学院多次组织主题学习和研讨,推动这一先进理念在学院的普及,总结培训工作中的优秀经验,讨论标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员工未按照规范进行的工作行为。

2012年9月,学院建立了标准运行的内审制度,进行了两次内审。针对内审中检查出来的不符合标准的工作,进行了内部的再讨论和再学习。

2012年11月,经过外部机构的审查,长征学院的培训管理体系符合ISO10015国际标准,各项工作记录均达到了标准的要求。认证工作结束后,长征学院继续强化标准的运行工作。

近3年来,随着ISO10015国际标准的实施,长征学院员工由过去僵化地被动实践、每次培训后东拼西凑补材料,转变为现在积极主动的实践。就如2013年内审时大家谈的感受:执行标准后,培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每个步骤都有指导标准可依据,效率很高,成本反而大大减少;“重实施、轻需求”的局面不断转变,培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

长征学院对该标准引进、实践的时间毕竟还短,许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未来,长征学院将继续学习、探索,不断总结、改进,将培训的标准化水平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以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打车软件”倒逼出租车业全面市场化 下一篇: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