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诺贝尔奖当作奥运金牌

时间:2022-05-15 02:19:05

别把诺贝尔奖当作奥运金牌

有新闻说,政府马上就要开始实施一个叫做“万人计划”的东西,主要的目的是遴选出一百名具备冲击诺贝尔奖实力的学者,给予他们特殊的支持与鼓励,说不定他们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够染指这个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没能得到过的奖项。

我必须不好意思地说一句,刚才在打“诺贝尔奖”的时候,给直接打成了“奥斯卡奖”。估计是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两个都是咱们有其心结、但始终没有得到的东西,有相似之处。之所以相似,大概获得这两个奖项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面子好看,而未必真的对于科学、艺术本身有所钟情。

这倒是让我想起这些年我们在奥运会上疯狂夺金的浪潮。这一百多年来对于国人最为创巨痛深的一句话就是“东亚病夫”了,不知道从谁开始,就有一种金牌代表国家强盛的思维,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我们成为了金牌大国,从区区几块到奥运金牌第一,实现了与国家经济腾飞同步的伟大飞跃。

到底我们的群众体育如何,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虽说这些年有更多的人开始锻炼了,但与我们金牌大户的地位完全不匹配。在北京,我是不太敢去户外锻炼的,主要是怕肌肉强健的同时,把自己的肺埋葬在雾霾里。

我个人总觉得无论是诺贝尔奖也好,奥斯卡奖也罢,哪怕是这个已经拿到手的奥运金牌第一,设立者当年设计这个奖项的时候,一定不是想通过奖项给某个国家、民族贴金,而是希望通过设立奖项,让人们对科学、艺术、体育产生兴趣,进而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要是把这些东西都当作体现自己强大的外在工具,怕是偏离了这些奖项的本意。

而且这种集团冲锋的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真的管用吗?老实说,我个人不是很看好。这主要是因为科学与体育运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知道,如果按照国家战略的方式来运作,体育是很容易出人才的,毕竟这只是投入、甄选的问题,只要有钱就能做到。科学则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背后的逻辑。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个文件曾经对于国内的科幻小说做了相当不利的规定,直接导致国内科幻小说停滞了很多年,直到最近这些年才开始重新兴盛,出现了几位世界级的作家。但科幻小说招谁惹谁了?连这个东西都限制,对于科学的态度可见一斑。

而且科学也是一个自由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往往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就被扼杀了。咱们现在的教育虽说已经得到很大改观,可这种改观只是在某些层面上,对于很多知识依然是采用灌输的方式。

所以说无论是基础还是未来,我们这里要说没人能得诺贝尔奖肯定是过于妄自菲薄了,但得奖的基础薄弱、一发之后不能延续可能更令人担心。日本人在前些年说要五十年内得三十个诺贝尔奖,这个任务目前来看大概不是什么问题,但他们没有问题不代表我们没有问题,诺贝尔奖真不是钱堆出来的,而是用自由的意志与追求真理的信心才能追求到的。

上一篇:“国际高中”打了教育监管的“球” 下一篇:儿童剧拍摄:童星平衡学习与拍戏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