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精神编织“大时代”的创新故事

时间:2022-05-15 01:58:33

“小米”精神编织“大时代”的创新故事

雷军接受《中关村》记者采访时张扬一种理念——“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颠覆手机行业的传统做法”。“小米”两年多的骄人业绩,正是“互联网攻略”结出的硕果。“小米”催化智能手机的普及潮,“苹果”尽显豪华,“小米”则是大众的宠儿。日前“小米”举办的年度会,“米粉”们欢呼雀跃站着莅会,绝非是谷歌“虎哥”巴拉首秀,吸引眼球的是即将诞生的新产品,撩拨心弦的则是“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精神”。

“小米”让人们生发联想。“小米”古称“粟”,“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米”又是“社稷”内涵之一,是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已有七千年的栽培史,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是国家根基的作物。北京皇城的社稷坛,“社”是土地神,“稷”就是农业之神。

“小米”创始人雷军和“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对中华古典诗词有着同样的执著。让雷军顿悟的一句佛家语——“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这与今人常说的“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蕴含相同的哲理。“梦里寻她千百度”的竟是“一粒米”,意味隽永,异曲同工。更有故事的是在《雷军:世界需要我的突围》一书中的记述:雷军吹响了“小米”创业的“集结号”、完成了“创始人拼图”后,海淀保福寺桥边的一家小公司悄然开张了。“那天早晨5点钟,黎万强的老爸起床煮了一锅小米粥送到公司,我们一起喝小米粥,就开始创业了!”这种情景,让人想到雷军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闯荡世界的意味。据说雷军尤其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如今也只能借用一句“车如流水马如龙”来形容“小米”手机门庭若市的销售场面了。

“不惑”之年的雷军,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五星红旗”体制下培育出的“三好学生”。《硅谷之火》点燃他的IT梦想,“两年修完四年的课程”,笑纳武大奖学金,学子创业已然成为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名人”。23岁“北漂”踏上中关村大地风云际会求伯君,成为金山的栋梁之才,“研究‘’尽管败北,却为开天辟地积蓄能量”,“词霸”和“毒霸”相继问世,“托起金山的未来”。无奈地忍痛割爱“卓越网”,祸福相依却成为一个富翁,“烧不死的九头鸟”啊,历练为最佳“天使投资人”,诞生了“顾问帝”的投资哲学。最为精彩的故事,雷军毅然由“软”变“硬”,创办“小米”科技,进入商业3.0时期,在搅局中颠覆传统的“性价比”,博得“米粉”的欢呼声,铸就新的辉煌。互联网时代,“人生易老天难老”,40岁尽显“老态龙钟”,可是雷军一想到联想的“长青树”柳传志是40岁创业,华为的“硬汉子”任正非43岁起步,“人,因梦想而伟大”,于是下定决心向风口浪尖扑去,“弄潮儿涛头立”。

中关村人踏石留痕。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代人,柳传志“不知老之将至”继续拼搏,王文京婉拒“红帽子”,王选谢世,段永基谢幕……大有“风萧萧兮”之感。改革中期的第二代人,杨元庆联想接班续写辉煌,王志东“另起炉灶”点击新路,冯军坚持抗鼎爱国者大纛……。改革攻坚克难的今期,李彦宏固守百度搜索一家独大,张朝阳“抑郁”后正在觅求新路……。惟有隶属第二代的雷军,“老革命”开辟新途径,喊出“世界需要我的突围”之时代最强音。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雷军是神州大地改革开放“大时代”造就的“互联网英雄”。

雷军喜欢马丁路德的那句名言——“我有一个梦想”。如今正是实现“中华梦”的伟大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尽管雷军的奋斗历程,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可是串起这些故事的红线却是——科技报国,实业兴邦,发展才是硬道理。

上一篇:对话周儒欣:北斗的应用无可限量 下一篇:永和超市李勇和:下岗厨师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