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能否助铁老大突破重围

时间:2022-05-15 01:42:22

2010年春运,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亿人次。面对民怨颇深的买票难问题,今次铁路当局出手的动静,比往年似乎大了许多。

比如,有些地方对返乡学生数量较多的学校和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及企业,进行团体登记、统一订票、集中取票,这就缓解了不少人的购票压力;开通铁路24小时不间断网上电话订票热线,一些旅客终于可以免去熬夜排队之苦。

又如,减少乃至封杀以往给机关团体、协作单位等的“特供”票,将更多票源投放车站窗口,则被外界视为铁路部门确保春运正常运行的行业自律新政。

凡此举措,看似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最终到底能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使那些为求一票疲于奔命的人们得益受惠,尚待观察。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火车票实名制试点的推出,即先在农民工往返比较集中、春运运力特别紧张的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

实名制火车票的好处,是在技术上可以杜绝“黄牛”贩子倒票和制造假票的现象,进而缓解买票难困境。因旅客信息资料较为齐备,实名制也有助于应对火车突发事件,提高了铁路运行的安全度。这一做法,在我们的邻国印度那里,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历史。当旅客计划乘坐长途快速旅客列车时,购票需要提供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并出示相关证件和证明。就是在车站或代销点购买短途车票,旅客也须出示有关证件,并填写相应表格后才能购票。

不过,在我们这里,由于实名制未增运能,反平添大量程序性工作,又逢春运客流高峰,从售票到验票进站均须验明身份,而现有的铁路进出站管理尚未完全更新设备系统,势必在诸多环节上增加工作量,这也是多年来铁路当局面对公众强烈呼声,在实名制改革上迟迟未有动作的主要原因。

现在,从最初民间提议到开展试点,在历经六年的马拉松争议之后,实名制火车票终于浮出水面。显然,从试点线路的有限和公告宣示的低调,也可看出主事者对此举出台的小心谨慎。是担忧帮忙不力反添乱,还是选择试水春运本就时机不佳,甚或迫于舆论压力仓促上马底气不足?不管怎样,“出水才看两腿泥”,实名制的功过是非,将待数十天后春运结束时再见分晓。

人们对实名制火车票在中国实施有所期待,实际是看作为国家垄断行业适应社会转型的一次制度性变革的尝试。春运火车买票难的源头或是铁路长期运力不济所致,但这却不能成为滞后管理改革的遁词,更不能因此可以坐视人文关怀缺失而无动于衷。在产能一时难以提振的情况下,向管理要效率即成主要着力点。人们连年对“铁老大”多有抱怨,正是对其管理粗糙、效率低下的恨铁不成钢。此番实名制的推出,自然对铁路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严峻挑战。

对此,公众果然疑虑重重。实名制火车票实际运作没几天,舆论随即质疑其由此增加的1亿元投入转嫁到旅客头上。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在赶紧澄清此事的同时,又声称“实行实名制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黄牛党炒票问题,说实在的,我跟你一样有这个问号”,“希望通过时间来检验”。听这尴尬口气,“铁老大”心态颇有点微妙,不由人担心能否由此真的突破买票难重围。

一直以来,我们已经看惯了农民工冒着严寒彻夜排队求购火车票的“杯具”(悲剧),也听多了“黄牛党”非法倒卖车票坑害乘客的故事。尽管每年都会出台若干便民措施,奇怪的是,“一票难求”现象总是年年困扰春运无明显改观。去年春运期间,“买票难”问题甚至惊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他在一份批示中责令“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辛劳一年,渴望早点合家团圆,实属人之常情。在高调宣布“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今天,满足如此起码的生活要求都困难重重,太说不过去――难道每年都要国家最高领导亲自催办此事?

上一篇:从图尔库到纳坦利浪漫古都VS童话小镇 下一篇:金融创新逆势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