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培班停招后变身

时间:2022-05-15 11:07:25

2016年4月12日,北京市教委表示:部分学校以“早培班”名义组织考试选拔超常儿童,此举违反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有关政策。市教委已责令学校停止招生,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以早培班,超常儿童班名义举行的任何选拔性考试。谁需要早培班?北京停招早培班后,此种需求是否消失?《教育》记者深度挖掘了早培班的秘密。

为超常儿童定制?

早培班的目的,主要是专为超常儿童定制课程,突出研修课程特色,对智力超常、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儿童进行选拔培养。

早培班的历史,据说是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2010年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首届初一年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简称“早培班”)的学生于2013年9月正式入学。

人大附中早培班的学生,都是本应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但被人大附中提前招进中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实验。因为这个早培班是从小学五年级招生,社会上有些人就把它和“小升初”联系起来。其实,早培班本是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早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探索,正如时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所说:“早培班的目的,在于选拔超常儿童进行早期培养。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早培班力争把选拔的超常儿童培养成中国未来的杰出人才,它与‘小升初’无关,与中考、高考也无关。”

早培班的教师都是有多年超常教育经验的优秀教师。物理特级教师高江涛有着29年的教龄,培养的学生获得过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也是高考的“把关教师”。在早培班里,学校专门安排他给学生上物理课。他说:“最让我费心的,就是给这些提前跨进中学校门的孩子们讲些什么、怎么讲。因为早培班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弹性的,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这对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一个挑战。”早培班的基础课程十分丰富,除了语、数、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教育、工程技术、艺术、体育以及阅读、校本选修等。学校专门为早培班开设了一门研修课,每周一个半天,或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科学实验,或走出校门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研修课程对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比如,语文研修重在扩大阅读量,生物研修重在观察、记录,物理研修相当于高中综合实验……

当年,刘彭芝表示,早培班的办学宗旨是着眼学生的人格健全、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在培养模式上,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有所突破,在课程设置与教材教法上,有所创新,实现小学与初高中课程打通,学科间交叉融合,人文理工兼顾并重。作为国家批准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人大附中早培班计划用7年的时间,完成小学六年级至初、高中的全部课程和早培班特设研修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向大学的部分课程延伸。在此期间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表现,也允许跳级,跨年级听课。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专项科学研究,早培班还与中科院、社科院及国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院士、教授进早培班带学生,发现学生特长,加以正确引导。

早培班的异化

创立早培班,目的是从基础教育着手,为高等教育提前遴选重点人才,以期造出人才,出大人才,从小培养人才。

但随着早培班的出现,学校和家长都发现了新的择校方法,把早培班当成了新的“占坑班”。北京的超常儿童培养班是逐步增加的,只是各校名字不同。据不完全统计,被视作早培班的有北京八中“少儿班”“素质班”,育才学校的超常儿童实验班,清华附中的“优才班”,以及人大附中的“早培班”。

据北京八中官网介绍,该校少儿班是1985年在北京市和西城区教育局的批准和全力支持下,由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创办。2010年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的国家战略出发,又批准开办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简称“素质班”)。

于是,围绕变形的早培班,出现了若干争议: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神童”不是培养出来的――有人搬出法国学者卢梭的话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事实上,超常儿童可以被发现,但很难被创造,妄想把处于常态水平的孩子强化培养成神童,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教育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重视每个孩子的特殊或平凡状态,为其提供科学的成长环境。即便曾经是神童,长大也不见得必定成才;哪怕不是神童,也不影响长大了成就一番事业。

问题是,“早培班”借早培之名,施行选拔考试,违反教育政策。如果人为创造早培班,因个别特例破坏整体规则,任由点招、坑班、寻租等乱象丛生,无疑是在制造新的不公平。换言之,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的底线不能破,不能以所谓选拔超常儿童,便开口子影响整个教育规则。

钱学森之问,号称世纪之问,但是这一问对于人才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这种单一的取向,奠定了早培班的先天不足。早培班带来的思考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只有社会的人才标准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为社会常态,我国才可能真正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这种思考来自于新课改,来自于就近入学和素质教育的教育政策。在当前的教育政策之下,早培班的命运必然遇到挑战。

叫停才反思

早培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更需回应公平性的社会诉求。随着就近入学与免试招生政策的全面推开,早培班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北京市教委在2016年4月果断叫停了早培班。市教委表示:此次收到家长关于学校以早培班名义组织考试,选拔超常儿童的反映后,立即责令相关学校停止招生。同时,市教委还表示:在全市范围停止以早培班、超常儿童班名义举行的任何选拔性考试。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必将依法依规查处。

北京责令学校停止早培班、超常儿童班招生,是在依法监管学校规范办学。但当事学校和家长为此叫屈,称早培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把超常儿童的成长之路堵死。在广大社会公众看来,不排除部分学生确实是国家和时代需要的天才,但更多的个案,无疑是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名,搞违规招生。于学校而言,是想抢生源,于家长而言,则可通过这一渠道让孩子进名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用专门的班来招收、培养所谓的超常儿童,并不利于这些超常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些班往往就是多学、早学、学难一些。结果是:孩子们可提前两三年时间进大学,成为少年大学生,似乎这就完成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很显然,这追求的是上大学的速度,而不是个体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还是应试教育目标。

早培班的存在,迎合了一些家长的“神童心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他们不管孩子是否有天赋、兴趣、特长,就对孩子进行高强度训练;而且,少数早培班的存在,带动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热。

时至今日,对于早培班,有关部门的态度比较暧昧。虽然早已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举行测试,和证书挂钩、开设占坑班;可是监管并不严,对学校的违规招生“睁只眼闭只眼”;因为这种早培班的办学政绩,也被有关部门作为办教育的政绩。很多人担心:推进均衡将影响有个性、特长的学生的培养,是“一刀切”地对待所有学生。这显然是对均衡的误解。均衡是保障每所学校办学条件一致,而不是千校一面。均衡和学校办学的关系是:政府(举办者)保障学校的投入,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在此基础上,如果学校有办学自,重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那么,每所学校在大致相同的办学质量基础上,走出特色办学之路。这既解决了均衡的问题,也能满足受教育者对个性教育的需要。

早培班变身

对于学校早培班停招,也有些学生担忧。14岁的北京八中“素质班”学生小月就表示:“早培班的设立很有必要。在早培班学习,我们一点也不累,甚至比同龄人要轻松许多。老师教学打乱了课本原有的顺序,使得我们学起来更流畅。其实,很多学习内容讲一遍我们就能记住,所以没必要像普通初中生那样重复学习,那很浪费时间。”

早培班停招,毕竟断绝了天才获得更多教育资源的道路,是否压抑了中国天才的出现?民办培训机构表示:并非如此。教委叫停的,是公立资源向少数学生倾斜,以及打着培养天才的名义,违背就近入学、免试招生的基础教育政策。公立学校不办了,民办培训机构完全可以接着办!

北京学而思教育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教育》记者表示:该机构的“培优班”就类似各校开设的早培班。这些班级中,学生上课内容很丰富,知识点也较有难度,但由于学生整体接收能力较强,学习进度比较快,学生学完小学课程只需要4年。每年有很多学生通过参加培训成功考入重点中学。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该机构每年4月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选拔性考试。每次都会吸引上千名学生报名,但由于报名人数众多,每年设定的分数线都不低。《教育》记者对北京、南京、苏州等地的学而思培优收费进行了了解,发现参加主要科目而不是全部科目的培训,每年学费至少5万元起;如果参加全部科目,每年花费要达到10万元以上。试想,在公立学校向少数学生提供这些教育资源,是否真的很不公平?尤其是当这些学生的选拔,主要是针对那些富裕阶层的子女进行的时候,就更加让人觉得,还是让这些孩子的父母,花钱送他们到学而思来参加培优,更加公平一些!

学而思的竞争对手――依托互联网平台招生的好未来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平台开设的早培班,不会进行任何选拔性考试挑选学生,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奥数基础。好未来的早培班多个课程是由知名中学的老师主讲。每班不超过25人,学费在2万元左右,共计90课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经过培优班的培训,每年都有六成左右的学生能考进重点中学。

上一篇: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