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5-15 10:04:24

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食管心房调搏 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病急,病情凶险,易转变为心室颤动,从而危及患者生命[1]。我院27例TdP患者在药物、电复律等方法均不能控制发作时,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27例为住院或急诊患者,其中男11 例,女16 例。年龄21~76岁,平均45±6岁。冠心病3例, 心肌病1例,风心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高血压心脏病1例,病窦综合征3例,农药中毒2例,洋地黄中毒1例,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2例,低钾5例,低镁2例,其余患者均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

临床特征:心悸27例,头晕25例,转为室颤21例,有黑朦16例,晕厥或抽搐19例。发作时心电图呈典型的TdP图形特征:呈多形性室速,QRS波宽大畸形,形状多变,振幅不等,R-R间期不等,QRS波频率160~250次/分,每隔5~30个QRS波群尖端围绕等电位线上下扭转,类似纺锤状,持续3~12秒,发作间期QT间期延长者10例,平均QT0.59秒。

治疗方法:TdP发作时处理采取综合措施,所有病例根据病情相应使用利多卡因、硫酸镁、氯化钾、胺碘酮、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室颤时用电除颤复律、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治疗,当上述方法无效、TdP仍反复出现时,改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常规消毒食管电极,发作间歇期由鼻腔缓慢插入4极食管电极,电极管进入口腔后沿舌根下滑,并嘱作吞咽动作,如遇患者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时,可在直视喉镜导引下插入食管,深度35~40cm[(受检者身高+200)÷10],相当于左心房水平,用胶布在鼻腔外固定电极,导管尾接心电图V1导联寻找最佳P波定位,以V5描记心电图。描记食道心电图后,立即将导管尾端与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连接,选定食管刺激功能,起搏电压15~25V之间,起搏频率90~110次/分,个别人需提高至130次/分,采用持续的S1S1刺激起搏心房,刺激时间2~10秒不等,甚至15~30秒,若无效可反复调搏,亦可加大脉冲电压或频率重复刺激。经上述治疗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终止转为窦性心律为治疗有效,即可达到控制发作目的。

如有房室传导阻滞,极个别也可直接起搏心室,电极深度45±5cm,起搏电压较高,一般30V开始直至有效。TdP的临床治疗较单形性室速更为复杂,治疗原则为终止TdP的发作,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2]。

在起搏治疗控制发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综合治疗,如冠心病给予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冠等治疗。对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可试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无效者,可考虑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继发性Q-T间期延长的,及时纠治诱因(低钾、低镁等)。严重心动过缓可静注阿托品或静滴异丙基肾上腺素, 必要时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使心率增至80次/分以上。

起搏成功后,留置导管一定的时间,至病因纠正、病情稳定后暂停起搏,观察8~24小时仍无心律失常发作,可撤除起搏导管。

结 果

25例在1~4分钟内起搏成功,停止起搏后转为窦性心律,完全控制TdP的发作,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其中2例未成功,分别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梗、风心病合并严重心衰,均反复室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TdP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也是Q-T间期延长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发作时因心室率极快,心排出量锐减,可致晕厥、抽搐及猝死,其预后恶劣。临床工作中必须即刻进行最有效的处理,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作[3]。

经食管心房调搏可以适当提高心室率,消除长间歇,缩短Q-T间期,缩小心室复极离散度,从而消除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因素,来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4]。

经食管心房调搏不会抑制心肌收缩力及心房传导系统,不良反应少,在我国目前开展较为广泛,但心房起搏救治TdP尚属少见。

尽管终止过程中多数患者有恶心或胸骨后烧灼感、刺痛(与电极插入或输出电压有关),但经食管心房调搏成功率高,成功的关键是起搏过程中随时调整电极至适合的深度和起搏电压,电压过低会导致起搏失败,且起搏阈值也随时间而增高,因消除或治疗病因需一定时间,故起搏要维持较长时间,过早停止起搏易造成病情反复。

经静脉起搏治疗TdP限于技术、设备等原因,至今只能在大、中医院开展,且有创伤性,而经食管心房起搏方法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设备低廉、操作方便、作用迅速、安全可靠、可反复应用、病人易于接受的优点,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技术,可在床边进行,如需长时间起搏,也可作为安装临时起搏器前的安全过渡措施,易于推广普及,十分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尤其适用于病窦综合征及慎用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的心肌缺血、高血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熟练者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奏效,同时,还可以在心房起搏保护下应用药物,纠正引起TdP的直接原因,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时机。

参考文献

1 白数培,赵仙先,秦永文,等.尖端扭转型室速12例临床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0):1123

2 曹慧,罗延宏.尖端扭转型室速13例诊治分析.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40

3 孟耀军,左艾玲.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治疗.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05,12:13

4 李忠杰,主编.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4

上一篇: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 下一篇: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