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综述

时间:2022-05-15 05:05:38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法综述

摘要: 适当的教学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对口语教学影响较大的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认知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对这些主要流派的应用进行归纳和评价,并探讨适合我国现阶段口语教学的优势组合方案。

关键词: 教学法 交际能力 应用 优势组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关于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和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下文对口语教学影响较大的主要流派进行介绍,比较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探讨适合我国现阶段口语教学的优势组合方案。

一、主要教学流派概述

1.直接法(Direct Method)

欧洲最早的外语教学法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主要通过教授语法逻辑最严密的拉丁语来训练智力。19世纪的中后期,欧美各国间商业发展迅速,移民频繁。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从此外语学习也不再是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一门学校课程,而是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目的。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它主张通过思想与外语的直接联系来教外语,强调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不允许使用母语,而是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通过朗读、口头问答、口头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来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的“军队特别训练计划”。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批的军事人员出国作战,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外语训练,特别是口语训练。于是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并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听说法是以美国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为其语言学基础,以行为主义为其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形成外语学习中的S―R(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但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3. 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4.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的教学思想来自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和认知心理学。它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on―Code Approach)来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5.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形成的,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6.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二、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应用

1.直接法提倡通过朗读、问答和复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中文里的字都是单音节,而英文里多音节词、辅音连缀十分普遍,因此,正如时下流行的李阳学习法所提倡的“锻炼国际肌肉”一样,朗读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语音语调具有重要的作用。问答可以根据语言知识与结果的要求进行,也可围绕一定的主题和内容展开,以问答形式进行的英语教学比较容易控制语言的内容和难度。复述则是根据已听到或读过的语言内容进行连贯讲话的过程,该法旨在培养学生描述已获得信息的能力和连贯说话的能力及英语的流利程度。这些方法都可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句型操练是听说法里重要的教学方式。该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语法语音规则列为句型的形式,通过大量、反复操练达到形成语言习惯的目的。这种句型操练有利于语言的规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所以尽管在理论上受到猛烈的抨击,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是经久不衰,仍被众多的英语教师采用。

3. 情景教学派运用较多的是对话法和看图说话法及采用多媒体教学。对话法主题突出,连贯性强,通常构成一个短小的语篇。虽然该法中也有提问与回答,但不少对话并不以问答形式出现。看图说话则使学习直接将图画所体现的或可以想象的内容与英语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多媒体的使用使口语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把抽象单调的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因此,这三种口语教学法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4. 认知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一切活动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法上就要以学生知识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中心,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精讲多练,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活用语言规则,进行创造性语言活动。

5. 随着交际法的流行,互动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也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大量地使用。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力提倡学生问、学生答,甚至学生问、教师答的口语教学课堂氛围,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教学中加入模拟活动,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助于理解不同场景的社会意义,并在人物语言与感情的变化中使用语言,从而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6. 任务型教学法常使用小组活动、讨论和辩论的教学方式。小组活动一般由4―6人的课堂小组形成,为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合作、切磋,以达成一致或作出决定。讨论和辩论则是为了培养学生连贯发言以阐明自己的观点,提高评论他人意见的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对参与者的要求非常高,参与者必须随时听取他人的意见,在理解与分析他人字面与内在含义的基础上,立即表示同意或反对,并再次阐述、补充或修改自己的意见。

三、口语教学中的反思

以上的各种教学流派都是某一时代的产物,反映某一时期的外语教学需要, 因此,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直接法采用各种直观教具,注重语言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虽然发音标准、基础扎实,却准确不够、兴趣索然。听说法大量的句型操练使学生的语言规范、表达流利,但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机械模仿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但缺点是过于重视整体结构、语言形式,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认知法重视学生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自学能力,却容易使课堂流于松散,导致强的学生愈强,弱的学生更弱,差距拉大。交际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但对于真实语境的过分依赖却与中国的现实教学条件相差太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及全面发展。显然,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参与者必须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能力。

针对我国外语界对外语教学法优劣的争论,束定芳与庄智象(2004)客观、辩证地提出了三点:1)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无优劣,关键是何时、对谁、为何使用;2)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实际可操作性,教学方法意味着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并非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3)现有外语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因此,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的方式和技巧应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侧重。在基础阶段要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适当借助直接法、听说法和情景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并兼顾交际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并且语音规范表达准确。在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时如何同时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在规范表达追求准确时如何适当地对待学生的口语错误是很大的挑战。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遵循Krashen的“i + 1”原则,在考虑可理解性的同时要兼顾学习的趣味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文秋芳(2003)区分理解性错误和应用性错误对我们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前者要适时地总结、引导,对于后者则可通过有针对性的口语练习不断改进;否则,一味地批评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并产生焦虑情绪。从基础阶段到中高级阶段,侧重点要逐渐从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自学能力和全面发展转移,此时认知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无疑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得体的语言运用和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外语学习从有限的课堂贯穿到无限的课外去,就必须对学习者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策略的训练,但是即使同个班级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需求也会随之多样化。要培养交际能力就得提供真正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王初明(2007)认为促进外语学习的最佳互动方式是在直接语境里跟本族语人交流互动, 因此引进外教是对我国外语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境补充。但是正如现实中不少学生所认为的一样,很多外教的教学并没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会面临一个可接受性的问题。如何结合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族语人的语境作用,需要中教和外教在教学中扬长避短、探索合作。任务教学法要得到有效实施,学生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一定的综合能力,如何在学生不同层次,以及语言的输出和输入中把握平衡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每种语言教学理论均有其合理之处,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客观条件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各有侧重、博采众长。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兴趣、既重视课堂教学又鼓励课外自学、既训练语言能力又发展交际综合能力、既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又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需要教师在借鉴先进教学法的同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初明. 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 (3): 190-197.

[4]文秋芳. 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上一篇:简论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外语教学模式 下一篇:关于英语阅读材料的遴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