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中职学生每堂语文课说读有得

时间:2022-05-15 02:22:55

谈如何让中职学生每堂语文课说读有得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本文将侧重于“读”与“说”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让中职学生每堂语文课的说、读有较大收获。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的有效示范、合理的考核办法、因材施教、在说读训练中顾全大局等,是有效保证中职学生在每堂语文课上达到有效说读的重要条件。

关键字:语文教学;中职学生;说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00-02

中等职业学校现选用的语文教材是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此套教材与以往传统教材相比,更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用性更强,更符合中职学生的现实需求。如本套教材基础模块部分(共2册),口语交际内容达20学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仍与说读训练内容相关)达28学时。如果说,从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读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自觉度,而如今,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这套教材,则对教师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硬性要求。说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的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随意性角色。因此,如何让学生每堂语文课说读有得,已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并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的说读能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1.普通话标准。普通话标准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之一。语文教师在考取教师资格证时,普通话要求必须达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水平。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在进行教学和口语训练时,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含有方言音。不但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还会使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普通话标准,是实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说读有得的最基本条件。

2.课堂语言富有激情,教师能做有效示范。“学高为师”,在说读训练中,要想学生说得好、读得好,首先教师本人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训练,更要做有效的示范。在说读训练时,教师应该精神饱满,课堂语言富有激情,并能借助态势语,如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等非语言因素,说得声情并茂,读得生动感人,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受到感染、启发和引导。教师的有效示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读能力的前提保证。

二、制定考核办法,将说读训练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进步”。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想要学生足够重视说读训练并努力为之实践,作为教师,光是言传身教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严格的合理的考核办法,将说读训练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如,本人把课程成绩的考核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平时考核成绩占70%,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三项内容:①出勤及上课纪律表现情况;②作业情况;③说读训练的上台次数及表现情况(此项又占平时成绩70%的比重)。其中,说读训练的上台次数规定为:每个学生一学期的上台次数不少于4次,参加集体课堂活动的次数一学期不少于2次,如若低于以上这一标准,则视平时成绩考核不及格。反之,上台次数越多,平时成绩越高。本人还强调:学生上台进行说读训练时,其分数的高低主要不在于能力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态度的是否积极与认真。这样,可以鼓励一些胆小、缺乏自信的学生多上台。这样的考核办法看似很严格,但由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态度,而非能力水平,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上台,并能达到考核的标准。当然,针对极少数不愿意上台的学生,教师在给予适当压力的同时,更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肯定、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赋予学生足够的勇气,促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总之,制定严格的、合理的考核办法是实现学生说读有得的制度保证。

三、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要求

1.降低对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他们每堂课都学有所得。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普遍缺乏自信、胆量小等原因,要让学生主动上台读、上台说,有时真的很困难,要读得好、说得好更是困难。因此,教师应从一开始就降低对学生的训练要求,将训练目标和任务化整为零。什么是化整为零呢?就是将学生上台训练的全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如,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第一步:先训练学生上台的态势,要求面带微笑,从教室门口昂首挺胸走上讲台;第二步:上台后,学生能自信大胆注视台下同学三十秒钟;第三步:学生开口说话(说一两分钟即可)……这样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增强自信和胆量,直至能较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2.相同的训练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教师在说读训练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材。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胆量较小的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能上台、能开口说话即可,说得好不好没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多肯定、多表扬,鼓励再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胆量大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更高的要求,让这些学生在班上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在班级形成一种大家敢说、想说、能说的氛围。当然,这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有时,也会听到有教师抱怨说:“我设计的一堂很好的活动课,怎么上起来就跟想的不是一回事了?”其实,教师在进行说读训练时,会遭遇碰钉子的情况,有时阻力还很大,甚至于有些教师想干脆放弃算了,照着书本把课上完,省事得多。本人也有同样的经历:有一次,在一个服装班进行态势语训练时,专门练习从门口走上讲台,要求学生必须昂首挺胸,面带微笑,自信大方。一开始都是女生,进展得很顺利、很愉快,可到了一个男生的时候,他却怎么都不愿意上台。不管鼓励也好,还是激将法也好,通通不管用。到最后,这位男生甚至说:“语文课就是教人怎么走路的吗?谁不会走路?”听了这话,我既生气又难过,觉得一番心思不仅得不到学生的理解,竟还当众质疑起我上课的水平和能力来。课后,我与这位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到他不愿意上台的真正原因:由于班上女生居多,作为男生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上台。针对这种状况,在进行下一次训练时,我让他与自信大胆的男生组成组合,共同上台训练,有了同伴的带动鼓励,他对训练也就不再排斥了。

同样的训练内容,在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表现情况有好有差;同样的训练内容在不同的专业班级开展的情况亦大不一样。如本学期在幼师专业班级,由于学生活泼开朗,说读训练进行得有声有色,轻松顺利。同为女生,在会电专业班级,由于学生大都文静内敛,说读训练进行得比较困难,有时甚至出现无人上台的现象。问及原因,学生说她们平时上台锻炼得很少,普遍缺乏自信与胆量,羞于上台。教师对她们的期望越是急切,学生压力就越大,越是不敢上台。本人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心态及方法后,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降低了训练要求和难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与耐心,课堂氛围融洽和谐,学生逐渐变得大胆、自信,上台的人数与次数增加,训练情况大为好转。

作为教师,在碰到教学困难与阻力时,一味地埋怨责怪学生,只会让课堂气氛紧张僵化,教学活动更加难以顺利开展。教师如能保持平常心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与要求,因材施教,并与学生多做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重视,充分理解教师活动设计的意图与用心,这样,学生必定会更好地支持配合教师的教学,实现说读有得。

四、说读训练的整体有效推进还要顾全大局

在说读训练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习基础较差、胆子小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多有一些锻炼的机会,一到说读训练时,总会有意识地挑选他们上台训练。有时为了鼓励一个学生上台,会花去一二十分钟的时间,结果学生好不容易上了台也只是站着,支支吾吾、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来。一开始,觉得这样做得挺好,体现了自己的好耐心,但次数多了,教师会发现,整堂课折腾了半天,在等待中消磨殆尽,其他学生被晾在了一边,毫无收获。因个别学生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训练进度,可以说,这不是有效的课堂。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鼓励个三五分钟,如果学生没有回应,可暂且放一边,继续下一个学生的训练。因为造成学生自卑、胆小、不愿意上讲台的原因有很多,如从前的学校教育、成长环境、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为留守少年)等,真正胆小、没自信的学生,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个三五分钟甚至一二十分钟就能改变的。据调查,在中职学校有少数学生长到十五六岁从没有上过讲台,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锻炼。上台讲话,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台上不能多耗时间,在台下可以多下功夫。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课后花些时间找他们单独聊,多沟通,取得他们情感上的亲近,获得他们对教师的认同和信任,也许以后情况就会好转。学生如能感受到教师的这份关爱,这对学生来说亦是一种收获。总之,在说读训练中,要顾全大局,不“因小失大”。

五、结合课文,将说读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好的教学课堂是注重师生互动及实践活动的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课文的讲解、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将说读训练灵活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将其作为日常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将教材从头至尾研读一遍,认真分析、细心筛选,把有利于开展说读训练活动的课文挑选出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明确的说读训练内容。

以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为例,一学期教学时长计18周,每周3课时,共54个课时。54个课时,本人做如下安排:选择13篇课文主讲,每篇课文计2课时,共26课时;针对这13篇课文,其中选择9篇分别设计安排1~2个课时的说读训练,共计15课时左右;剩余13课时,写作教学计8课时,最后剩余5课时作为机动课时(主要侧重安排语言综合实践活动)。现列表如下:

仍以基础模块上册为例,结合课文讲解内容,设计安排的说读训练内容具体如下(表格):

以上是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设计安排的说读训练内容。下面例举两篇课文具体谈谈话题设计的意图及思路。如课文《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回忆他母亲的散文。文中,母亲虽然穷困,但她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母亲令人尊敬,而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则令人深感遗憾。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好母亲。让学生谈自己的母亲,不仅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更要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孝顺父母。又如课文《项链》,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爱慕虚荣且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的女性形象。设计“做一个怎样的女孩才最快乐”这一话题,是让学生讨论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女孩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不致在人生道路上迷失自我,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从以上口语训练中,可以发现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除了在课文教学当中贯穿“说”的训练,针对散文、诗歌,还可设计安排“读”的训练。

课文的朗读训练,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是采用集体参与式配乐朗诵法:用领读―分读―合读的形式完成一篇课文尤其诗歌(如《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的朗诵。集体参与式朗诵的好处是:领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分读、合读是让胆子小的学生加入到集体朗诵中去,减少上台的压力,增加上台的勇气,让他们敢于上台,乐于上台,哪怕是在台上做几个简单的动作也是很好的。配乐朗诵的好处是:美好的音乐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能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为了让学生认清自己在台上的表现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教师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可用手机摄像,然后播放给学生们看,让他们自己评价在台上的表现情况,实现说读有得。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让学生每堂语文课说读有得”这一问题,本人不断实践摸索,不断反思研习,以上五个方面是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的一点经验总结,并且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说读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作为教师,如能与时俱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一份热情与付出,多一份爱心与细心,多一份钻研与反思,就一定能够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每堂课学有所得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建议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件的高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