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电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5-15 12:38:01

关于供电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摘要:新聘高校毕业生是公司人才引进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保持企业生机的源泉。公司发展需要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进员工的培养成了公司的当务之急,只有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加速公司新进员工的成长,畅通新进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提高新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供电企业;青年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郑文娟(1985-),女,河南济源人,济源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技术干部管理专责;李清波(1972-),男,河南济源人,济源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河南 济源 459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21-01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尤其对专业性、服务性很强的供电企业显得尤为重要。以济源供电公司为例,公司自1998年以来共接收高校毕业生111人,现已有7人提拔为副科级以上干部,5人担任重要生产班组的班站长,多数人员也都成为了岗位上的精英、优秀专业人才。但随着电网日益高速发展,现有的人才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成了公司的当务之急。而新聘高校毕业生是公司人才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新鲜血液,是保持企业生机的源泉。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供电企业特点,公司制订了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并确定从几方面抓手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加强新进员工见习期管理,注重岗前培训工作

见习是初涉职场的毕业生顺利从学生向职业化角色转变的第一步骤,是公司对新聘高校毕业生进行知识运用训练、培养岗位能力,使其对公司的行业性质、机构设置、企业文化、日常管理和生产工种等基本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其尽快适应公司工作奠定基础的有效方法,对新聘高校毕业生自身的成长、公司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司选派比较了解公司发展历程、战略思想及企业文化精髓的资深员工对新聘大学生开展集中培训,使其第一时间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树立在行动上、思想上与公司保持一致的意识。

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使大学生面对面与公司领导交流,加强互动交流,使公司领导了解大学生在融入企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同时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培训效果。通过互动交流使大学生对公司领导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树立一种为公司服务的意识。

见习过程中推行以老带新制度,明确老员工带新员工是一种责任以及如何以老带新,摆脱以往“走马观花”式培训。组织公司优秀专家人才与新员工签订师带徒合同,明确权利和义务,加强监督和考核。

做好见习期满考核工作,通过出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见习期满考核,全面了解大学生见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并借此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身能力水平的良好平台。考核结束后,公司对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同时评选出部分优秀大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二、注重双重性需求,提高培养对象重视力度

要求新进员工在技能岗位上打好坚实基础,安排工作时尽可能让新进员工参与到公司重要工作中,比如变压器投运、大修改造项目等工作,提高新进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外,积极组织新进员工参与公司组织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便于公司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培养,公司制订了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办法,采用“一年认知、三年成长、五年拓展”的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认知期”,培养对象参与生产实践,通过实习岗位轮换,接触生产实际,熟悉生产过程,实现角色转换,实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充实一线生产班组正式上岗。第二阶段“成长期”,通过增加现场工作经验,加强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在导师辅助下进行现场作业管理,通过技能鉴定取得“高级工”资格。第三个阶段“拓展期”,提升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双师”资格。同时鼓励走“一专多能”道路,进一步拓展新进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新进员工的培养档案,重点将培养期期间的学习培训经历、工作业绩、技术技能等级、竞赛调考获奖情况等及时整理入档,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和今后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从新进人员中选拔部分业绩突出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行多岗位锻炼,促使早日成为“一专多能”人才,为公司储备优秀青年人才。要求所在部门加大对新进人才的培养力度,做好新进人员培养档案的建立、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为大学生岗位成才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三、引进公开竞聘机制,坚持人岗匹配原则

做好政策宣贯工作,及时告知新员工与岗位晋升相关的有关文件要求,为职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要求新进人员消除浮躁心理,针对自身能力和特长及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促其早日成才。

公司对岗位缺员情况、人员所学专业等方面综合考虑后,将新进人员定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并全部充实到生产一线,经过几年基层锻炼之后方可允许参加技术管理岗位的竞聘。为保证岗位竞聘的公开、公平、公正,整个竞聘工作坚决杜绝找关系、找门路等不良行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

公司开展“深入基层,服务一线”活动,及时了解培养对象在生产班组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安排培养对象在工作业余时间与管理人员进行岗位交流,协助开展一些具体工作,给培养对象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公司储备一批管理岗位的后备人才。

四、以考促学,激发青年员工岗位成才

加强锻炼,对大学生压担子、提要求,在工作中承担一定责任,适时选派优秀青年员工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竞赛及调考,充分准备,积极应战,确保在比赛中厚积薄发,崭露头角。

开展岗位测评工作,每年定期对各专业的新进员工开展岗位测评,出具岗位测评分析报告,详细分析其能力水平,并针对“知识短板”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新员工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岗位成才。

借助在线学习系统,鼓励新员工在工作之余登陆在线学习系统开展自学,公司结合学习情况,通过学习系统组卷模式对大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摸底考试,以考促学,提高新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自身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五、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

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在生产实际中积极探索新的操作技术和工艺,主动参与本专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每年作为负责人至少组织完成一次QC小组活动,公司对在创新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极大激励了新员工在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上的积极性,有利于公司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因新员工刚入职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精力旺盛,想要取得成功的心理强烈,因此公司在工作中开展技术问答、事故预想、技术大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既温习了业务知识技能,同时又调动了大家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自身各方面能力得到加强,对事业成功的信心得到增加,决心有所作为。

上一篇:“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按大类招生方式下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