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导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05-15 12:30:06

学案的有效设计与导学策略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种满堂灌的形式,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缺乏思考,严重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以“导学”为核心的教学行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恰巧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促进新课改的有效发展。

一、学案与导学的内涵

学案是指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而编制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案。其核心要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和学习过程。导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案导学是以“导学”为核心的教学行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案有效设计原则

学案是课堂知识呈现的关键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凭借,是师生、生生交流的有效媒介,其编制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能否很好地习得、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学案的编制,一般要由备课组集体完成。每一节课或每一篇目由一名教师负责主备。主备教师收集大家建议,参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编制出学案初稿。初稿形成后可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由全体教师集体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进而定稿;一种由主备教师先使用初稿授课,反馈课堂效果,提出改进建议,再次完善学案,之后其他教师再依案授课。学案的编制是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相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个性与共性并存。

2.启发与层次相结合

学案是一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纲要,恰当、富有启发性,同时具有一定层次梯度的问题,是点燃学生探索求知欲望的导火索,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精心设计一组具有较强“磁性”的问题,以吸引、启发学生认真看书,查阅资料,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设置要面向所有学生,体现出层次性,应基础题、探究题、精深题混合编制,增加学案的选择性,既要让优生吃饱吃好,也要让潜能生找到自信。

3.丰富与留白相结合

要想学案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能动性、全面深入解读文本的特点,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就必须要尽量丰富学案内容。不同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相同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呈现。例如,学案可以增设“知识链接”部分,提供背景材料或相关的背景知识。但这并不是要求学案要面面俱到,“知识链接”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获取,在学案上通过“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丰富充实。学案中的部分问题“留白”是必要的,如果学案将所有问题全部呈现,学生对课堂多少会失去一些新鲜感。

三、学案导学操作策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必须注重学案的操作策略。学案导学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索。

1.精选内容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应精选教学内容,以学定教。习题要精选,否则浪费学生时间又无效;课堂讨论主题要精选,否则既浪费学生时间又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精讲内容要精选,否则课堂冗踏乏味,知识缺少侧重点。

2.营造氛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把课堂这个舞台交给学生,教师则是个导演,起到主控全局、穿针引线、适时点拨的作用。教师要正面引导,多鼓励褒扬;要耐心等待,循循善诱;要讲究技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策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体意识。

3.重视体验

学案导学把“尽可能让学生去做”作为一条教学原则加以强调,倡导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知知识点,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学生的体验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具体操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通过自主体验,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还提高了实践锻炼能力。

4.注重生成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首先应给予正面鼓励,根据问题相机发问,引导学生探究,深入把握教学内容。课堂应该是学生才智发挥最直接、最充分的地方,注重课堂生成,就是充分成就学生的个性与创造,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挑战。

上一篇:试论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作业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