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大型设备安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5-14 05:59:40

施工企业大型设备安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大型设备已经运用到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大型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日趋淡化,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施工企业的大型设备安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用、保、修几个方面采取对策,落实责任,防范安全事故。

【关键词】大型设备 安全管理 问题和对策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大型施工设备就是奏响美妙音乐不可或缺的乐器。随着施工项目向高、大、深、重多方向的不断发展,大型设备已经运用到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目前全国各地大型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随着建筑业的深化改革,施工企业的现有承包模式呈多样性,因而使用的大型设备的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总承包施工企业自购的,也有分包单位自带或向社会租赁的。由于建筑施工的需求促使大型设备大量增加,造成社会化租赁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施工企业对大型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日趋淡化,“以租代管”的现象比比皆是,也就造成了近年来全国各地施工现场大型设备安全事故(往往是群死群伤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施工企业的大型设备安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施工企业对大型设备安全管理的体系及构架设置不完善。有的企业大型设备管理部门缺失;有的企业大型设备管理体系不流畅,忽视了大型设备的实质性管理;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力资源不足,原有的大部分机管人员转变了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这些因素导致大型设备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转嫁给租赁公司,缺少有效的专业监督。

2 施工企业在所在地以外的区域租赁使用的外来大型设备管理不力。因为考虑到大型设备运输成本的特性及管理维护便利的原因,除企业所在地以外的区域需用的大型设备大多向社会租赁,这些外来大型设备的状况良莠不齐,相应的租赁公司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出现无资质安装,有的大型设备缺乏必要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

3 施工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后操作人员的素质下降。过去要求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操作工,现在要么向社会直接雇佣,要么大多只经过简单培训和岗位教育即从事着危险且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工作;作业人员无序流动,责任心不强,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隐患较多。

4 施工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设备陈旧、老化,未按规定进行大修,未及时更新、淘汰。有的施工企业为节约成本,未购置质量品牌上乘、设计合理、制造工艺先进的大型设备,造成大型设备自身先天缺陷,留下安全隐患。

5 施工企业为了压缩大型设备租赁成本,出现“小机大用”、抢进度、赶工期、交叉作业等现象,造成大型设备连续作业,人机得不到休息,正常维修保养得不到保证。

6 施工企业对大型设备安拆工作的安全管理未引起重视。有的安拆作业未编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或未按方案认真执行,或特殊情况未进行专家认证。安拆过程中,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盲目作业。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1 理清责任主体,落实各方安全责任。施工企业应严格贯彻、落实国家、部委、省市各级出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理清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落实各方安全责任;应制定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把大型设备的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项目部、班组及各岗位作业人员,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奖罚分明;应在租赁合同、安拆合同中明确施工方与租赁方的相互安全责任,杜绝“以租代管”的现象。

2 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监管作用。施工企业应健全设备管理机构,不仅要有专业化的租赁公司负责大型设备的具体运作与管理,还要设置相应的大型设备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可以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大型设备监管小组,不但对下辖的专业租赁公司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管,同时也对企业承接的省内外工程的外来设备进行不间断的巡查、跟踪和监管。监管小组要坚持贯彻“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要坚持每个项目、每台大型设备每月都对其重要安全部位、关键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要坚持实行“检后通报会”,要督促落实整改情况,及时消除大型设备隐患。

3 建立准入机制,提高大型设备门槛。施工企业应对大型设备制造商(品牌)、租赁单位、安拆单位实行准入管理,通过摸底、推荐、调查、实地考察等各种程序,开展相关的协作单位的综合评价审核。在施工项目的所在地选择有实力、有安装资质、有质量良好的设备的租赁公司作为合作伙伴,明确要求项目部只能在准入名册中选择使用。凡是因质量原因引起重大设备事故或险肇事故的制造商,凡是因设备严重失保失修、经常带病运转、发生严重安全事故的租赁公司,凡是因资质挂靠、转包、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规违章作业、安装质量不过关的安拆单位,均不得进入企业的准入名册内。施工企业每年应依据进入准入名册单位当年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复核评议,做到优胜劣汰,有进有出。

4 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施工企业首先应加强机务人员培训,通过培训使机务人员熟知、了解国家相关新标准、新规范,全面提高机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机务人员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其次应严格落实“定人定机”制度,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素质。进入施工企业项目的操作人员,在持证的基础上还应通过企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持证上岗。最后应建立操作人员不良记录名册,对于严重违章作业、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不积极实行大型设备“十字作业”等保养工作、发生重大机械事故或安全事故的操作工,要登入不良记录名册,不再给予录用或上岗。

5 重视方案编制,遵守安拆程序与规范。大型设备的安拆工作是特殊专业施工,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在安拆作业前,应根据大型设备的安全技术标准、使用说明书、施工现场环境、辅助起重机械设备条件等,认真编制专项方案及安全预案等,并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必要时还要进行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安拆作业前,应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参加安拆作业的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作业现场实行全过程监控,并在作业过程中进行统一指挥;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施工企业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安装质量进行检验检测,检测合格后,负责组织租赁、安装、监理等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程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验收,并由相关人员签字后,方能使用。

6 强化转场维修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施工企业应制定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和规程,积极引进预防维修(PM)、安全生产维修(TPM)、设备综合工程学等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并与以预检制为特性的“管、用、养、修、算”的传统模式相结合,形成一套大型设备诊断与维修、转场期保养、档案与信息管理的制度,完善维修保养管理体系。施工企业自有的设备,在拆除转场期间,应根据上个项目的使用情况,设备的运转记录及设备各机构、部件的损耗状况,制订维修保养的具体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与针对性的维修保养和防腐油漆。维修保养完毕,应认真做好技术资料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出场或提供安装。分包单位自带或租赁的设备,在进场安装前,应要求相关单位提供设备的维修保养技术资料,并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安装。通过强化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安全性。

7 加强日常使用管理,保障大型设备安全运行。大型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大型设备能否长久安全地运行。施工项目部应根据各自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施工现场大型设备布置方案,选用与工程相匹配的机型与数量,杜绝发生“小机大用”和“人机疲劳”的现象,为大型设备安全运行和人员安全作业环境创造先决条件;施工项目部应视工程规模和设备数量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机管人员,强化现场管理与监督,将监管的关口前移,进一步掌握“人与机”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并适时处于监控之中;施工项目部应强化操作工的管理,做好进场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应督促操作工做好“十字作业”等日常保养和班前班后设备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严禁设备失保、脱保,应督促租赁单位做好故障设备的维修、抢修工作,严禁设备“带病运转”;同时,施工项目部还应与租赁单位、施工企业的相关部门形成班检、日检、月检、季检等一整套保障体系,定期对在用设备进行安全机械检查,定期对再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共同构筑防范设备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防线。

大型设备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的千千万万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通过落实施工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大型设备的管、用、保、修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防范大型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一篇:浅谈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日本校舍为何震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