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4 12:23:00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自主学习新知识。

3.在尝试中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4.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尝试题

1.出示尝试题

师: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看谁能解决?

2.学生思考,尝试计算。

学生出现多种计算结果,有的学生无法动笔。

(析)老师开门见山,出示一道未学过的题,让学生尝试计算,这是异分母计算,多数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在学生思想上造成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怎么计算,想知道这种题该怎么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看书试试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看书前请带着下面的问题去看:

1.分母不同怎么办?

2.为什么要通分?

学生自主看书,从书中例题寻找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析)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同时,由于尝试题和例题很相似,自学课本后,立即要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学生自信心增强。

三、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练习,在草稿本上试做,让三位层次不同的学生上台演算,学生可一边练习一边看书。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练习情况。

(析)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对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了自己的认识,利用尝试题进行验证,活学活用,让学生保持积极性。

四、学生质疑

1.三位板演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

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自主质疑,由三位板演学生回答,三位学生如表述不清,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老师注意引导解决: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理由是什么?怎样进行通分?)

生:为什么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生: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分数单位不同。

生:分母互质,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乘积;

分母成倍数关系,公分母是较大数;

其他情况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2.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尝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计算异分母的减法吗?敢试试吗?

老师出示尝试题:

学生练习。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母不同的分数该怎样计算?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就是把异分母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减。

(析)板演的学生可以讲讲自己这样算的道理,其他学生结合自己的计算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个过程通过尝试练习,尝试叙述算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

五、教师讲解

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学生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老师小结。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分数转化为计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即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再计算。

(析)学生会做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明了异分母加法间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不是从头什么都讲,而要对知识系统化。

六、达标检测

检测集中评价。

(析)通过达标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及时辅导。

七、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作者简介:胡灵,男,1973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旧州小学校,研究方向:课程改革。

上一篇:优化问题设计,打造开放课堂 下一篇:爱就是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