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人民币“六”时代的副作用

时间:2022-05-14 11:36:07

正视人民币“六”时代的副作用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七”,以6.9920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新高。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六”时代。2006年5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元关口之后,只经历了不到两年的“七”时代就步入了“六”时代。这表明,人民币升值速度正在加快,而且变得飞快。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2008年以来短短的3个多月中,人民币汇率升幅就达到了4.27%。

人民币升值,引来海归派学者的一片叫好。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首先可以抑制我国的出口,减小贸易顺差,减少央行被动增发的人民币数量,降低由货币因素引发的通胀;其次可以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降低国内企业成本,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再次,有利于消费,因为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而使进口产品价格变得“更便宜”了。

升值可以抑制通胀吗

在这些“好处”当中,抑制通胀的作用最令人动心,因为抑制通胀是今年的重中之重。诚如总理所强调的:“确实,在众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物价问题。”但抑制通胀有很多措施,未必要寄托在人民币升值身上。不可否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对通胀会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如果人民币加速升值,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抑制通胀,反而可能加大通胀压力。事实上,人民币升值步伐从去年开始加速,而我国的物价也恰恰是从去年开始加速上涨的,这一信号本身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警惕吗?

升值导致企业生存状况日窘

当人民币升值过快,企业不堪承受其重纷纷倒闭的时候,就可能因产品供应的减少而推动物价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已使得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或者被迫转型。相关报道指出,2007年,仅广东地区倒闭的企业就超过一万家,这引发了人们对就业问题的担忧。

人民币升值不是使这些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降低了吗?且不说依靠进口原材料生产的企业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企业仍然依靠国内的原材料,即使那些原材料依靠进口的企业,也难以真正从人民币快速升值中获得好处。一方面,由于国家资源垄断程度日益提高,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的怪圈始终未能打破。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在降低我国企业进口成本的同时,也抑制了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不得不为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的一点好处,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

而且,我国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较低。就纺织行业而言,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1%―4%,目前纺织行业整体的利润率平均仅保持在5%左右。人民币升值正在蚕食掉企业原本就有限的利润空间。有专家表示,如果人民币升值提速,我国今年可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倒闭。

有关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的争论,纸上谈兵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要看看许多企业的生存状况就一目了然了。

消费者难以从中受益

人民币升值,消费者又能占到多少便宜?物美价廉的国产商品是不可能被进口商品取代的,中国民众对国内产品的消费偏好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有大的变动。我们应该清楚,导致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粮食价格的上涨,而目前中国的粮食价格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低的,国际市场小麦和大米的价格是中国的2到3倍。人民币升值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国内民众敢消费国外的粮食?

还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提速,可以削弱热钱涌入的原动力――升值预期,从而狙击热钱的涌入。问题是,人民币升值提速意味着热钱投机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会否导致它们涌入得更快更急?这一点,恐怕那些对人民币升值欢呼雀跃的人也不敢保证。

“破七”与“破八”的内外部环境差别巨大

人民币“破七”与“破八”时相比,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许多人仍在以人民币“破八”时候的思维,看待人民币“破七”的影响,殊不知,这种刻舟求剑的做法已经严重背离了基本面。

外部环境 以对外贸易为例。在人民币“破八”前夕,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旺盛。以美国为例,当时,美国房价处于上涨阶段,仅2005年一年美国房价就暴涨17%;美国消费信心指数处于高位,美国人疯狂地购物,在花掉原本就不多的储蓄之后不惜举债消费。由此,美欧等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很大,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增长。美欧等经济实体良好的运行状况以及充足的消费信心,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因此,即使在人民币“破八”以后,我国的外贸出口仍然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

但是,在人民币“破七”时,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在饱受次贷危机的困扰。美国房价持续下跌,交易量持续萎缩,成千上万的美国住房持有者为抵押贷款苦苦挣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美国房价就已经下跌了一成。但美国房地产研究机构在4月14日指出,加州等21个地区的房价被高估达五成,仍有下降空间。事实上,房价的下跌是整个西方国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步向全球蔓延。这必然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根据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美国4月份消费信心指数初值为63.2,较3月份终值低6.3,是1982年3月以来最低。至于通胀预测,未来一年预测通胀率从3月份的百分之4.3升至百分之4.8,是1990年十月以来最高;未来五年预测通胀率就从百分之2.9升至百分之3.1,是去年十二月以来最高。

美国消费者信心的低迷,意味着发达国家消费者支撑起来的我国出口增长的基础发生了动摇,也意味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帮助中国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力量不复存在。由此,当人民币“破七”之前,就有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

国内环境国内的环境变化也非常明显。在人民币“破八”时,我国物价稳定,也没有遭受像2008年年初这样的雪灾影响,绝大部分商品供需平衡;房价处于稳步上涨阶段,股市也走出低谷,步入上升轨道。这种状况使得民众的消费潜力得以释放,成为继出口、投资之后另一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部分化解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人民币“破七”时,国内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开始面临通胀压力,今年2月份的CPI高达8.7%,3月份的CPI达到8.3%,而2006年5月(人民币“破八”的月份),CPI涨幅仅为1.4%,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人民币“破七”与“破八”时的国内外环境有了明显区别。在人民币“破七”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因素,都不能再帮助化解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强化乃至放大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升值带来的双重损失

如果以动态的目光来看到人民币升值问题,就会发现,那些片面鼓吹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抑制通胀压力的论调是多么危险。事实上,伴随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恰恰是物价的快速上涨。货币升值不可能消化通货膨胀压力。我国人民币对外(对美元)升值对内贬值,已经导致我国表示外部资产价值的外汇储备资产缩水、内部货币价格的下降两种并行的双面损失局面,人民币快速升值正在给中国的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给民众带来越来越难以承受的痛苦,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越来越大的危险。

实际上,对人民币升值好坏的评估,还有一个捷径。想想看,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施压,要求人民币快速升值,假若人民币加速升值对中国的好处远远超过它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好处,这些国家不辞辛苦地跑到中国,强硬要求人民币升值难道仅仅是为了奉献爱心吗?

面对企业艰难的生存困境,我们应该正视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弊端。至少,应该通过调查,通过具体的数据,对人民币加速升值所带来的好处与弊端,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再得出结论。一味沉浸在对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欢呼中,不仅是短视的,也是危险的。

(作者为中国财经传媒人联盟特约观察员、凤凰卫视・凤凰博报特约顾问、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证券报评论版主编。)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进入“六”时代 下一篇:愿人类远离灾祸 愿家园安全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