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重学优教“四”法

时间:2022-05-14 05:43:54

活用教材,重学优教“四”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在于“用”教材,而非 “教”教材。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就湘教版必修Ⅲ《区域发展差异》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的热情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事例素材、知识、学生情况,三个要素之间很好地匹配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但教材是编者在综合考虑全国中学生最为集中的共性、全国各地的共性的基础上编写的,对中学生的个性和各地的特殊性不可能照顾周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扩展,以体现学生的特殊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地理素材,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必修Ⅲ《区域发展差异》一课时,上课伊始,笔者就用视频播放了大学生支援西部的主题曲《到西部去》:青春选择雄心万里,好儿女纵横天涯披风沐雨,放飞梦想真情投递,一代代英才开拓进取,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添壮丽,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这激昂的歌声调动起来了。

这一地理素材的选取不仅体现了当前社会热点,而且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激情澎湃的歌曲既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我国为什么区域发展差异显著”的热情,也唤起了学生毕业后支援西部、报效祖国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社会热点,将教材激活,以增强地理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二、巧用地理图形,掌握“学”的技能

“无图不成课”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巧妙利用各种地理图形,挖掘教材中地理图形与相应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图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3“图1-12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借助地理图形熟练掌握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位置及其所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因为地图可以将抽象的地理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好地感知地理知识,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同时,由于地理事物集中在一幅地图上,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也就能凸显出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图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有时还可以通过转绘某些地理图形,帮助学生获取新的地理知识。比如,在进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4“图1-13 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并由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其次,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最低。学生的这些结论都可以从图像上直观地看出来(如图1所示)。在学生比较完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将图1-13的“柱状图”转绘成“折线图”(如图2所示),并根据所绘的折线图,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时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是进一步扩大还是缩小。

地理图形的转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学”的技能。如学生借助自己绘制的“折线图”,通过比较三条折线斜率的大小,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同时也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也为后面“西部大开发”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

三、重视探究活动,搭建“学”的平台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教材主要文本内容知识,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能力培养任务,并且在“活动”中使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搭建“学”的平台。

例如,“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区域发展差异》一课的重点。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针对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了教材P19设置如下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由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这些地理问题的合作探究,不仅使教师摆脱繁琐知识和图表数据的束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和地理图表,在课本中寻求答案,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四、创新呈现方式,营造“学”的氛围

现行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编排虽然已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受教材篇幅和地域的限制,某些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采用图文、故事、游戏、漫画、辩论、角色扮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学”的氛围。

例如,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差异”,探讨“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会引发什么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

(1)某地政府官员(可以是国务院,也可以是东、中、西部地方官员)。

(2)东部经济地带某企业的老板。

(3)就是你自己――一名高中生。

你能为促进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哪些事情呢?

角色不同,学生就会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从而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同时通过“角色扮演”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轻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全面融入主动学习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优化教材呈现方式,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总之,现行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新、活、实,如何灵活运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则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计算机的不可替代性 下一篇:抛却浮华攀比 学会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