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们”的退与进

时间:2022-05-14 05:21:20

日本家电企业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市场上丢盔弃甲,其昔日纵横捭阖的王者之势日渐钝化。

在日本拥有“买卖的松下”之称的松下电器,最近一段时间动作频频。继前不久松下的第三等离子面板正式实施停产,又将出售液晶显示面板厂,并将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海尔集团。眼下,抽身而去的松下正在紧锣密鼓地与美国、欧洲的太阳能公司进行收购交易谈判。据悉,这项收购可能创造松下10年来的最大并购交易。松下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借助于这次收购交易,加速自己从电视制造商到太阳能系统和电力存储供应商的华丽转身。

观察发现,日本家电阵营中资本退与进的运筹故事,并不只发生在松下。不久前,索尼将持有的液晶显示器合资企业 S-LCD 近 50% 的股份出售给合资方三星,紧接着,索尼又宣布将放弃“索爱”品牌,同时提出了扩充以锂电池业务、3D电子产品和网络服务为三大业务引擎的新增长战略。与此同时,日立公司最新决定,公司将在今年9月底前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电视机产品,并将该业务移交给海外代工厂商。目前家电产品销售额仅有9%的日立集团,其收入更多分布在核能发电、智能电网等社会基建事业及高性能材料和关键元器件领域。与索尼和日立有所不同,夏普虽然仍强化其液晶电视和白色家电业务,但今后将更突出健康节能品牌。为此,夏普成立了健康环保事业部,专门负责节能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从等离子显示器停产到出售液晶面板工厂,再到加大委外代工的力度,日本家电企业一连串的举动,被视作在家电业务上的大撤退,而且许多人将这种“大撤退”解读为日企不堪亏损下的无奈之举。资料显示,在2011年财年中,夏普净亏损达2900亿日元,为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索尼亏损2213亿日元,为连续第八年亏损;松下巨亏7800亿日元,这不仅创下松下年度亏损的纪录,也创下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年度亏损新高。的确,由于受到韩国与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性挤压,加之日元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日本家电企业已经连续多年在全球市场上丢盔弃甲,其昔日纵横捭阖的王者之势日渐钝化。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家电企业要么弃卒保车,要么断臂求生。

但是,倘若将“松下们”的撤退看成是日本家电王国的没落,那就大错特错了。分析发现,日本家电企业至今仍掌握着全球家电产业的诸多关键技术及核心资源。如在彩电领域,日系家电掌控着面板这一占彩电整机成本60%~70%的关键资源;而且在中小尺寸面板和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屏幕)技术勃兴之时,索尼、东芝和日立宣布组建合资公司,以夯实前沿领域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日本家电所割舍的仅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而对于自身的品牌仍然没有放手,其强大的品牌价值竞争力依旧凸显。不难看出,尽管日本家电痛失了部分市场,但其复苏的元气依然固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死守着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的同时,日本家电企业的转型正趋向高端化和低碳化,即正从产业链的下游向上游转移,从利润少的整机组装向利润丰厚的产业核心部件制造转型,从终端零售市场向家居、商用市场转型,从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而所有这些“松下们”大踏步进入的领域,恰恰代表着未来全球产业变革的方向。以此观之,暂时从市场中隐退的日系家电,并不缺乏东山再起的机会。

跳出日本家电阵营,我们还饶有兴味地发现,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企业韩国三星电子,日前也作出了在韩国停止液晶面板业务投资的决定,其主攻方向将转向下一代OLED面板的生产。按照三星制定的最新投资计划,至2020年三星在新型产业领域的投资将达210亿美元,而这块大蛋糕的具体分配是:太阳能电池约52.8亿美元;电动车可充电电池约47.5亿美元;LED(发光二极管)76亿美元;生物制药18.3亿美元;医疗设备超过10亿美元。三星朝着低碳经济转型的脚步格外铿锵有力。

资料显示,目前索尼、松下、东芝、夏普等几大日本家电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近30%,他们的撤退无疑留给了中国家电制造商扩张的空间。然而,在一个连三星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子企业都在选择主动转型的市场生态中,中国家电业显然不能仅仅满足于获取别人撇下的制造业低端环节的利润,而必须深谋远虑,多一份超前意识。应当明白,中国家电行业依赖价格战的生存模式已经日趋式微,而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使得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将成为未来家电产品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破解北京“首堵”困局的政策建议 下一篇:桃姐为何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