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5-14 04:25:19

[摘要] 目的:观察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 同时加用胃肠起搏器进行胃肠起搏治疗。结果:两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7.52±12.08) h和(47.09±21.49) 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胃肠起搏器;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147-02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5月对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予以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观察胃肠起搏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岁;肠道手术术后24例,胃切除术后1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3例)。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术后当日即采用杭州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CH型胃肠起搏器进行胃肠起搏治疗。具体操作方法:①定位,胃起搏点:正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2~4 cm,负极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3~5 cm再向上1 cm处;肠起搏点:正极位于脐上1~2 cm,负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5~10 cm处。②设定参数:通常胃起搏频率为3次/min,肠起搏频率为10次/min;治疗幅值应以腹部贴电极片处皮肤有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为宜,同时可以参考仪器上指示灯的颜色进行调整。治疗时间通常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一个疗程10次。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及留置导尿,直至第一次排气。

1.3 护理方法

1.3.1 皮肤的护理患者取舒适的平卧位,正确安放电极片。粘贴电极前需用95%酒精棉球充分擦拭体表黏附电极附着点的皮肤至泛红,目的是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使黏附电极与皮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1]。如贴电极处皮肤无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应重新清洁皮肤或调节仪器幅值按钮以加大输出电压,直到贴电极处皮肤获得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每次治疗时都要更换电极,以保证疗效。

1.3.2 心理护理心理异常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严重性及功能性胃肠紊乱密切相关[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对胃肠起搏的疗效有过早、过高的期盼,但是由于手术的创伤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起搏起效较慢,导致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因此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还可以通过和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交流,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

1.3.3 治疗幅值的调节胃肠起搏器的治疗幅值为可调节的,要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调整机器的输出幅值。机器输出值过小没有治疗作用;输出值过大,可能出现皮肤局部灸样灼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影响继续治疗。

1.3.4 其他对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使用人工心肺维持生命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胃肠起搏器,以免胃肠起搏器干扰心脏起搏器和其他医用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也可在心电监护仪等体外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间隙期间应用胃肠起搏器。同时应用胃肠起搏器时要避免潮湿、高温、剧烈震动、腐蚀及强电磁场等影响。

2 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两组均无伤口感染。两组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7.52±12.08) h和(47.09±21.49)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体会

3.1 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是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重要课题。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及时进食,可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也可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改善消化道黏膜的功能,还可以减少由于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细菌移位而导致的全身感染。以往临床上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通常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腹部热敷、胃肠动力药的应用等。胃肠起搏器是通过刺激机体体表达到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新方法[3]。其基本原理是将模拟胃生物电信息的最佳治疗参数经体表输入, 驱动胃高位起步点, 使其跟随胃生物电信息, 达到恢复及改变胃的功能活动, 减轻或消除症状[4],术后早期使用胃肠起搏器可达到加快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本组资料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自觉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第一次排气时间上均有差异,且胃肠起搏器在临床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治疗时无需患者活动,不影响患者的术后休息,实际应用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

3.2 减少并发症

患者胃肠功能提前恢复,胃管被提早拔除,提前进食,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能提前下床活动,这又促进了胃肠功能的进一步恢复,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本组资料中对照组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可能与高龄及胃肠道功能较长时间不恢复、胃管放置时间过长有关。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卧床是诱发肺部感染、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用胃肠起搏器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提前恢复,卧床时间缩短,因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将大大减少。

因此,对于腹部手术后患者,为了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正确使用胃肠起搏器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林征,林琳,张红杰,等.胃肠起搏治疗21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19-520.

[2]Drossman DA, Corazziari E, Talley NJ, et al.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Ⅱ process [J]. Gut,1999,45(Suppl 2):1-5.

[3]孙纯.应用胃肠起搏器治疗腹胀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9):679.

[4]王美峰,林征,林琳,等.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36.

(收稿日期:2010-08-03)

上一篇: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 下一篇:HAG方案治疗老年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