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初步扩张

时间:2022-05-14 03:38:24

探讨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初步扩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457000)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3-0158-02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流转关系已经超出了财产归属关系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目前虽然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上还没有建立善意取得制度,但是已经有许多学者撰文探讨了我国建立善意取得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新的物权法草案的有关内容也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

关键词:赃物;物权法;交易安全;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的概述

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是指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通常是指动产所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转移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转移所有人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所有人无权力处分动产,善意受让人仍然可以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交易的发达、社会分工的细化、商业的繁荣最终导致了交易安全之价值的持续性的提升,这是善意取得制度的产生、发展的经济动因。

二、善意取得的要件

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不适用不动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不是一切动产均是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动产,想成为善意取得的动产必须满足一些要件:

1.应是不需要登记的动产。有些动产,法律规定以“交付”为公示的方法,没有登记簿作为依据,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制度,以排除无权处分的效力,实现保护善意第三人的目的,这也就是“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2.应是一般动产。对于一般的动产不论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都应是一种平等的所有权形式,不存在何者优先的问题,要不然就是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一种扭曲。

3.有价证券的问题。

(1)金钱。金钱应是动产,但是被赋予了强制通用力的金钱有着极强的替代性,而没有个性,乃价值的表彰而已。根据金钱作为特殊动产的特点,基于对流通安全的考虑,强化交易的保护,承认金钱的善意取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2)无记名债权。无记名债权例如影视券、乘车券等有价证券时间性很强,权利的使用与消失乃一瞬间的事,如果对于每位持券者都检验是否为真权利人,是不太可能的,故绝对适用善意取得,才是合理的。

(3)记名票据。记名票据可以表明权利的归属,不会发生因第三人相信所有人为权利人而与之为交易的情况,因此记名票据无善意取得的可能。

4.应是原权利人合法脱离物。合法脱离物是指根据原权利人的意思而与其占有的物为委托物。而脱离物是指不是根据所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之物,比如抢夺物、遗忘物、抢劫物、盗窃物等。

三、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利弊分析和理论基础

1.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反对意见。

长期以来,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一直是我国争论的热点和焦点,但我国司法部门对待赃物的态度一直是“一追到底”,不管该赃物经过几手周转,一旦查获,立即追回,往往在追赃之后,对善意所有人的利益损害没有任何补救,鲜少体现对善意购买者利益的保护。这主要是在理论的探讨过程中,还没有达到一直见解,反对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理论主要论据在于:

(1)原权利人不具有可归责性。善意取得的构成,原权利人应该具有可归责性,且原权利人的可归责性才是剥夺其权利的基础。传统善意取得制度根据原权利人与物分离的状态是否基于原权利人个人的意思,把物的占有状态分为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脱离物,但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占有委托物。

(2)出于一般人情感和社会效果的考虑。若对赃物一律无条件保护,势必会鼓励盗窃行为,鼓励拾得人的贪婪,使拾得人本该履行的寻找和通知的义务落空。因此,排除善意取得制度对盗窃物的适用,可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约销赃的功效。反过来,若承认赃物能够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被第三人取得,则一般老百姓很可能不会接受。

(3)不符合公平原则。赃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财物,对于受害人和司法部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若不允许一追到底的话,这对于受害人是不公平的。此外,赃物也是司法部门认定犯罪的重要证据,甚至有时可能是最关键的证据,所以,对于赃物应该是一追到底。

2.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赃物本身并没有特殊标志,它置身在公开市场之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很难辨别该物是否属于赃物,同时也没有义务去辨别该物是否属于赃物。如果因为违法犯罪人的行为,从而使得受让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明显有悖于民法的公平原则,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因此,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1)善意取得制度以保护动产的安全,保护交易安全为价值目标。赃物进入流通领域后,它有可能在几个当事人之间转让易手,当事人可能几次变换,若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也就是允许原权利人向现在的占有人追夺赃物,那么一定将之前一切的交换关系,使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陷入无止境的举证之中,这也将影响商品的正常交换秩序,也会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公平,给相关当事人带来矛盾,以致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2)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要求。该原则主要是对信赖占有和登记等表征方式的善意人进行保护,这种保护不应因交易客体而有所不同,而应该以第三人是否对客体的权属状态有善意认知为标准,作为该原则在动产上的具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也应是以第三人的善意认知为标准,而不再是以脱离物和委托物的划分为标准。

(3)真正的获利者是非法使原权利人与物分离的人,是恶意受让人,是销赃者,真正的获利者才应是真正的可归责者,而不应该是不知情的善意受让人。对赃物奉行“一追到底”的政策对于善意占有人来说是很大的不公平。

(4)我国立法上不承认时效取得,若连善意取得也得不到承认的话,社会上许多的法律关系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避免的。

四、小结

善意取得特别是赃物的善意取得是交易安全的重要内容,也逐渐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比如适用如何对原权利人的权利进行保护,国内的学者对该问题的观点很多都成为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全部取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建立,取决于民法典的制定,取决于物权法的出台。对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是物权法必有的一个制度,并且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则是善意取得制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上广泛的争论,从这一方面说明,这项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立法进程会被一些争论所阻碍,因此掌握立法资源的学者、人大代表、官员要谨慎地利用手中权利,从我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采纳合理的意见,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从而顺利出台我们期待已久的物权法,进而为我国的民法的制订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厚国.物权变动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高富平.物权法原论(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占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杰(1981年-),女,汉族,河南濮阳。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南大学,助教,学士学位,法学专业,研究方向:法学教学。

上一篇:简述检察机关支持中的意思有限自治原则 下一篇:论经济法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