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泡菜――生物活动课案例反思

时间:2022-05-14 01:59:42

品尝泡菜――生物活动课案例反思

设计背景

在学习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课后,同学们对利用细菌和真菌很有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设计组织了“做泡菜,品泡菜”的生物活动课。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情感。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用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生怎样做泡菜,首先让学生观看制作泡菜的录像,边看边讲明做时注意的问题:一是选择可以做泡菜的蔬菜,白菜、萝卜、苤蓝、胡萝卜、辣椒、芹菜等都行,但要清洗干净,切成小块。二是做泡菜的容器。三是用水一定是凉开水。四是加入的配料要适量。五是做好以后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六是做好泡菜要封好口,并且至少要七天的时间才能食用。

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的疑问,布置下一周的课上带来自己做的泡菜,大家互相品尝看看谁的最好吃,到时老师有奖励。

第二课时大家都带来了自己做的泡菜,分组品尝,然后大家互相交流品尝。这一节课吃泡菜是第一部分活动,“品”是第二部分活动,各小组评出最好的泡菜,说说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谈这次做泡菜的感想。

分组吃泡菜时大家最开心了,相同的做法,不同的配料,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道都有。有的很好吃,有的很难吃,有的已经不能吃了。当然不能吃的不多,这部分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加的酒多了,一是没有密封好其他菌污染了。

吃过泡菜以后让大家评评谁的最好吃,包括我及其他老师也说不出来,因为吃得多味觉失去了反应,但每个组的人能说出他们组谁的最好吃,我分别给了他们奖励。

我要求大家对今天的品尝泡菜说说自己的看法。许多同学主要说了自己做的不成功的地方,大家也说了活动课不错,但做泡菜不容易。讨论后,我问大家如果我们再来一次泡菜品尝,你还愿意做吗?结果大多数学生摇头,表示不愿意做了。

我在总结时对每一个班说了几乎同样的话,你们做的泡菜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几个同学说成功,大部分的同学说不成功,有的摇摇头。所以我就又问同学们你们说这次做成功了,下次能做得更好吗?这次没有做好的同学下次能不能做好?大家都肯定地说“能”!我也相信大家能,你们看看老师这次也没有做好,是因为我的菜没有选好,青椒太嫩水分多所以已经变质了。你们也能做好的。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在成功失败失败成功中不断的体验与修正中进步的,所以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分析反思

1.活动设计中考虑的不周全,对于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估计不足,在分组后学生交流不方便。

2.对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估计不足,尤其是188班与190班,虽然我与班主任老师多次提醒他们要自己做,人人带上自己的泡菜,但仍有半数的同学没有做或者没有带,使活动失去了大家参与的目的。

3.有些学生不知道活动课是要自己参与的,只想吃现成的,不想自己做。这部分学生不仅是活动课不动手,教学课也比较懒惰。他们的行为与家庭教育有关,也与他们的惰性思想有关。

4.活动课的设计要更适合学生的需求,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遵循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虽是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现代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应用领域里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利用生物活动课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一些生物学新知识。同时,一些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科知识内容得以补充,学科知识与活动课程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有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5.通过生物活动课的教学,教师应侧重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活动过程中和组织指导活动后,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生物学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活动课应气氛活跃,使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生物活动课应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特点,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生物活动课也不可拘泥于一种形式,要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

作者单位:山西阳泉郊区荫营二中

上一篇: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 下一篇:让学生从此喜欢看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