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5-14 01:39:03

公园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绿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地方气候等诸多原因,公园植物的病虫害也屡见不鲜。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地方气候也不易类同,本文主要列举出太原市园林中的主要病虫害以及对其防治对策。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前言: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太原盆地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北纬 37°47'。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汾河冲积平原,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其中,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度800m。太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晴朗少雨;夏季炎热湿润、雨量集中,全年盛行西北风。逆温出现的频率高,强度大。年平均气温 7.8℃~10.3℃,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26.8℃,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39.4℃,年平均地面温度 9.3℃~12.8℃;年平均雾日数12d~13d,无霜期 135d~157d。年平均降水量420mm~457mm。年平均蒸发量 2 043.20mm;年平均日照时数 2 360h~2 796h;年平均相对湿度 53%~60%。年平均气压为 884.8 百帕~927.9 百帕。春旱、夏旱、春夏连旱,局部地区暴雨、大风、冰雹,是太原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和冰雹几乎年年遭遇。绿化中有些苗木质量低,栽植不规范,养护管理不善;汽车尾气排放,立地条件差,融雪剂毒害,加之人为破坏等因素,致使长势较弱的苗木常常发生病虫害。

正文:

一、病害类

1 柳树烂皮病

症状:当柳树遭受病原菌引发的病害以后,枝干皮层便会腐烂,产生小黑点。

春季到来,死皮层上会布满桔黄色的丝状物或者是桔黄色的胶状块,称为分生孢子角。病原是由黑腐皮壳菌引起的,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核菌纲、球壳菌目。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树残体中过冬。第二年待条件适宜时,成熟后的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树体伤口或死亡组织部位侵入寄生,此病菌具有一定的潜伏性。4月-5 月份是病症的多发期,病斑会迅速扩展,进入 6 月病情逐渐渐缓,到 8 月份会基本停止。6 月-9 月子囊壳出现在枯枝或病死组织上,8 月-9 月释放散孢子。

2 白皮松腐烂病

症状:树皮初期会出现水肿状斑块,病斑逐渐扩大,树皮干缩凹陷,转为红褐色,严重时会连成片状。属于子囊菌核菌纲、球壳菌目、薄盘菌属。发病规律:此病属于弱寄生菌,当松树因各种因素影响而生长势衰退后,极易受侵染而发病。

3法桐流胶腐烂

症状:树干会流出胶状物,腐烂斑初期出现湿腐状,病情严重时干枯连成片状,至直树皮脱落,属于子囊菌腔菌纲、葡萄座腔菌属。

发病规律:此病属于弱寄生菌,树势减弱容易引发病害,常发生在 3 月-4 月份,6月份达到高峰,高温高湿天气更容易发病。

4白皮松黄化病

症状:感病针叶会逐渐发黄,个别针叶上还会出现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盘。

发病规律:太原地区盐碱较重的地方对根部毒害;土壤缺少肥力;排水不畅,积过多水;受天气影响,冻害也会造成较弱树势侵害。属于松落针病菌。

5 塔桧黄化病

症状:表现为整株针叶干枯发黄,发芽迟缓,树势衰弱。发病规律:受恶劣气候或高温影响;立地条件环境恶劣;周边硬化导致树池过窄过小;融雪盐危害;

尾气、粉尘毒害及光合作用降低都会引发黄化病。

6华北卫矛球提前落叶病

症状:树势弱,叶片泛黄,提前落叶。病因:地下害虫咬断根系危害树体;缺水;土壤中营养元素配置不均衡。

7 雪松黄病化

症状:树势弱,针叶泛黄、干枯,有的甚至不发芽。

发病规律:冬季低温造成冻伤;树龄大,树势弱;土壤缺少肥力,透气性差;根系不发达,影响水分、养分吸收。

二、虫害类

1蚜虫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10 代~20 多代,以卵或无翅胎生雌蚜在枝条、芽苞或草丛中越冬。4 月-6 月为发生盛期,9 月-10 月为小高峰。嫩芽及叶背受害,造成卷叶,分泌的蜜露还可以诱发煤污病。棉蚜有迁移现象,7 月上旬迁往夏寄主(、扶桑、棉花等),8月下旬又回迁。

2国槐潜叶蛾

发生规律:在太原市一年内发生 4 代,以茧在树皮裂缝中越冬。越冬成虫在 4 月下旬出现,幼虫孵化后潜叶危害,有蛀道,造成枯斑,后在叶背做“H”型茧。6 月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以后每隔一月出现一代,9 月底最后一代幼虫下树结茧越冬。

3 国槐尺蠖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 3 代~4 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4 月中下旬出现成虫。5 月上旬至 9 月下旬均有幼虫,世代重叠。Ⅴ龄食量大,占幼虫期的 90%,一夜之间能把树叶吃光。

4桑褶翅尺蛾

该虫主要危害国槐、刺槐、白蜡、金叶女贞、丁香等多种植物。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冬。3 月中旬羽化。卵呈长块形产于枝梢上,4 月上旬幼虫孵化。4月-5 月为危害期。太原地区在 5 月上旬发生。

5 白蜡绵粉蚧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树皮缝、翘皮下、芽鳞间作蜡囊越冬。4 月下旬雌成虫出现,5 月上旬若虫孵化后从卵囊下口爬出,在叶背的叶脉两侧固定取食并越夏,秋季落叶前转移到枝干隐蔽处越冬。

三、防治措施

1预防

预防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心和原则,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害小而少,此时进行防治,既经济又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损失,收到事半功倍效果,而且也是测报工作的目的。应贯彻好植保 16 字方针:即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2加强检疫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手段,也是防控的第一道屏障,应当引起植保工作者高度重视。

3治疗

治疗属于应急手段,能有效降低有害生物密度,具有快速性、暂时性、后续问题性特点。由于化学农药有易造成浪费、效果不好,易产生抗药性、药害,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的缺点,但在一定时期还是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但最终必将被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其他技术手段所替代,这是植保工作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1 治疗措施

(1)生物防治,如昆虫天敌、病原真菌(白僵菌)、病原细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性信息素、其他动物等

(2)物理防治,如利用黑光灯、粘虫板、粘虫胶、防虫网、热处理防治等;

(3)人工防治,如捕捉、挖蛹;

(4)化学防治。超低量喷雾是近年来植物保护中大力推广的一项经济、高效、低污染的喷药新型技术,其特点是:用水量少、用药量小、雾滴分布均匀、使用方法简便,由于雾滴直径很小,喷洒时省工省时,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防止和及时排除各类故障的发生。超低量喷雾是不需要用水稀释的油剂农药,每亩仅需喷施 330ml 以下,药液浓度高,喷出的雾粒直径为 15μm~75μm,靠雾粒的自身重力和风

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生漂移扩散,并沉降黏附在作物茎叶上,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适用于缺水、少水的地方。

4相克植物

(1)丁香种在铃兰的旁边,会立即萎蔫。

(2)薄荷、月季等能分泌芳香物质的花卉,对临近花卉的生态有一定抑制作用。

(3)桧柏与梨、海棠不要种在一起,以免后者患上锈病,导致落叶落果。

(4)玫瑰花和木犀草生长在一起,共凋谢。

(5)夹竹桃的叶、皮及根部分泌出夹竹甙和胡桃醌,会伤害其他花卉。

(6)松树不能和接骨木共处。

(7)松树同白蜡、云杉、栎树和白桦等都有对抗关系,结果是松树凋萎。

结语

自古至今,植物病虫害屡见不鲜,人们对其应对措施也逐渐科技化。为了能够更好的创建绿色化家园,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悠闲的居住环境,公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还需得到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极度重视才可。

参考文献:

[1]王善龙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04.

[2]吴孔明,陆宴辉,王振营.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 J].昆虫知识,2009.06.

[3]刘启明 .林业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养护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08.

上一篇:关于市政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管理工作的探讨 下一篇:城市综合公园绿地的树种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