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粳4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时间:2022-05-14 12:19:32

宁粳4号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摘 要] 通过对宁粳4号高产栽培试验及大面积示范,宁粳4号在本地区种植较当前主推品种徐稻3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抗病抗倒性较好等优点。旱育秧人工栽插具有12000kg/hm2的产量潜力,机插秧具有11250kg/hm2的产量潜力。

[关键词] 宁粳4号;旱育秧;机插秧;增产

宁粳4号由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属粳型常规粳稻。2010年在我县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高产田旱育秧手工栽插平均产量11785.05kg/hm2,机插秧平均产量11166.3 kg/hm2,千亩示范片平均产量11345.25 kg/hm2。宁粳4号无论产量与综合性状表现均较当前主推品种徐稻3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该品种的应用将对本地区水稻生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1.高产栽培试验

试验设在东海县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土壤类型砂姜黑土,肥力中等。前茬小麦,产量7446.3 kg/hm2,小麦用洋马收割机收获,秸杆全量还田(在收获时启动切割装置将秸杆切碎,人工挑匀,栽插前用旋耕机深翻10~15cm。)品种为宁粳4号和徐稻3号(对照),共4个处理;栽培方式分人工手栽和机插,每处理面积0.3 hm2左右,栽插规格及管理相同。

2.千亩示范片

地点位于平明镇周徐村,面积124 hm2,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小麦秸杆全量还田。旱育秧,栽培方式为人工手栽,产量指标:11250 kg/hm2。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品种不同方式产量情况

高产栽培产量结果表明,宁粳4号手插和机插均较徐稻3号增产,但机插的增产优势较手栽大。产量结构看,宁粳4号亩穗数、结实率等较相同方式的徐稻3号低,而宁粳4号穗粒数及千粒重高于徐稻3号。穗大粒多是宁粳4号较徐稻3号增产的主要原因。

2.千亩示范片产量情况

成熟期对千亩片进行多点测产和实产验收,平均穗数361.8万/ hm2,每穗总粒数163.45粒,结实率85.46%,千粒重25.26g,理论产量12765.9kg/hm2,实产11345.25 kg/hm2,较目标产量增加95.25 kg/hm2。

3.宁粳4号生育特性

宁粳4号在本地区作手栽稻栽培,5月15日播种,10月21日成熟,全生育期158d,较机插多14d;株高101.0cm,较机插高3.5cm;主茎叶龄16.2叶,较机插高1.2个叶龄;最大叶面积指数7.48,较机插高0.19;亩最高茎蘖苗33.45万,较机插高2.6万。机插稻在本地区由于播种期迟,生育期缩短,生长量较手栽稻减少,是产量低于手栽稻的主要原因。

三、技术措施

1.手栽稻高产试验

5月15日播种,旱育秧,6月22日人工拉线定点栽插,麦秸全量还田,栽插规格行距7.5寸,株距3.5寸,基本苗108.15万/ hm2。肥料运筹:氮肥用量(纯氮)326.4 kg/hm2,6月21日基肥尿素112.5 kg/hm2、45%复合肥750 kg/hm2,6月28日分蘖肥尿素112.5 kg/hm2,7月30日促花肥尿素12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8月12日保花肥尿素120 kg/hm2。8月24日抽穗。10月21日成熟,10月27日收获。

2.机插秧高产栽培试验

6月5日播种,软盘基质育秧,6月24日机插,行距30cm,株距13cm,麦秸全量还田,基本苗99.3万/ hm2。肥料运筹:氮肥用量(纯氮)301.35 kg/hm2,6月22日基肥尿素112.5 kg/hm2、45%复合肥675 kg/hm2,7月3日分蘖肥尿素112.5 kg/hm2,8月10日促花肥尿素135 kg/hm2,氯化钾75 kg/hm2;8月18日保花肥尿素75 kg/hm2。9月2日抽穗。10月26日成熟,10月27日收获。

3.千亩片栽培技术

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育壮秧:5月15-16日落谷,肥床旱育秧,每公顷播量900kg,秧龄35~40d。定量栽插:6月22日前后栽插,行距26cm,株距13cm,每公顷基本茎蘖苗99.3万。精确施肥:氮肥用量307.5 kg/hm2左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6:34,基肥尿素112.5 kg/hm2、45%复合肥675 kg/hm2,6月30日前后施分蘖肥尿素112.5 kg/hm2,7月30日前后是促花肥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8月10日前后施保花肥尿素75 kg/hm2。节水灌溉: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浅水栽秧,前期浅露结合促分蘖,达到预期穗数苗80%时,及早进行适度多次搁田,后期保持干干湿湿,收获前一周断水。秸杆全量还田:麦收时,收割机切碎秸杆,耕整地时用机械旋耕灭茬还田。病虫害防治:在植保站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药剂配方、统一防治时间、统一专业化防治,全面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及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四、小结与讨论

通过试验示范:宁粳4号在本地区种植较当前主推品种徐稻3号有一定的增产优势。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抗病抗倒性较好等优点。通过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旱育秧人工栽插具有12000 kg/hm2的产量潜力,机插秧具有11250 kg/hm2的产量潜力。特别是在本地区作为机插稻其丰产性较徐稻3号好,主要宁粳4号具有穗型大,穗粒数多等优势。明年,进一步开展宁粳4号超高产栽培专题研究,解决相关技术障碍。开展百亩方、千亩片和万亩示范区建设,加大宁粳4号的示范推广力度。

上一篇: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大示范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