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路赚钱的魏生龙

时间:2022-05-13 10:37:49

福建省福清市的魏生龙,前两年搞了一个养殖场,如今已发展到年产值500万元的养殖规模。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三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三个伙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实力不凡,和他既不沾亲也不带故,而且都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魏生龙到底有什么本事、有什么魅力,能让这些人聚集在他的身边呢?

2007年10月30日,在福清市东张镇的一个养殖场里,养殖场的主人魏生龙显得非常高兴,看样子今天他又谈了笔大生意。

魏生龙的养殖场里是山鸡、土鸡、鸽子同时养,这让客商很喜欢来魏生龙的养殖场进货,一趟就可以一站式购齐所需的禽类产品,节省了路费和时间。就是这种方式,为魏生龙每年带来500万元的销售额。魏生龙之所以能养这么多家禽,与场里的两位场长的合作是分不开的,但谁能想到在2005年以前,魏生龙却只愿意“单打独斗闯江湖”。

上世纪90年代,魏生龙靠养殖山鸡起家,他养的山鸡一年比一年多。截至2005年,山鸡的产量已发展到年产3万羽。但他一直有个特点:不愿意与别人合作,即使别人找上门来,也都被他拒之门外。魏生龙解释说,和别人合作比较麻烦,要是赚了钱还好说,万一赔了钱,就会得罪朋友,所以魏生龙愿意自己干,是盈是亏,都他一个人顶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5年10月,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龙王”逼近东张镇,台风形成的洪水把魏生龙鸡舍里的鸡全都冲走了,一只也没剩下!工人看到这种情况全都“树倒猢狲散”,只剩下魏生龙一个光杆司令,他当时真是欲哭无泪。3万只鸡无一幸存,白白奋斗了十几年一下子又回到了起点,魏生龙尝到了孤立无援的滋味。

重建山鸡场谈何容易,十几年苦心经营的养殖场真的就这么完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他的到来让魏生龙第一次萌生了与人合作养山鸡的想法。这个人叫林文联。林文联原来在外地做生意,手里挣了些钱,这时回到镇里,正欲寻找一些投资项目。他听朋友说魏生龙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让自己的养鸡规模翻了几番,直觉告诉他养殖山鸡这个项目,非常具有发展潜力,而且他还很看好魏生龙这个人。林文联说:“魏生龙能从几十只鸡发展到现在,经过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之后,他都还没有倒下,对这个行业依旧情有独钟,让我心里为之震撼。我下决心一定要跟他合作,后面的事情我先不用多想。”

林文联找到魏生龙,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毕竟投资不是一笔小数目,再加上都是头一次与别人合作,所以两人都很小心谨慎,甚至就合作上的细节问题,两人都连续商量了好几天。

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养殖场还是魏生龙的,由他来负责销售。林文联入股资金30万元,占全部股份的30%,负责日常养殖场的管理。魏生龙也重新借了些钱,加上原来留下的一些设备和车,合计共投入60万元,到每年年底按各人股份的多少来分红。他们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这回重新选址,最终看中了镇边上的一片山头,这个地形可以抵御台风和洪水的袭击。新山鸡养殖场的重建工作开始了。

虽说两人开始都谨小慎微、处处留意,合作中出现分歧却也在所难免。2006年初,一次卖出去的山鸡由于不符合客户的要求,染了鸡瘟被退了回来。林文联粗心大意地将送回来的山鸡和养殖场里的山鸡放在一起,结果导致几千只鸡感染了鸡瘟。

林文联由于没有从事过养殖业,刚开始的新鲜感逐渐减退,而且觉得养殖山鸡这差事太辛苦,就不想干了。林文联说,他当初只想掏钱投资,并不想亲自养鸡,况且他对养鸡行业本来就不是很感兴趣。

林文联不用心管理养殖场,魏生龙又不能抛开销售来管理山鸡,两人的合作面临着散伙。几天的冷战过后,两人决定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论,最后魏生龙提出,可以让林文联的妻子郭庆荣代替他在养殖场的工作。

林文联的妻子郭庆荣一上来管理养殖场就大不一样,因为她细心、勤劳、学得又快,很快就对养殖场的工作上了手。

养殖场自此重新走上了正轨,但是魏生龙悬着的心却并未放下。运往广州的山鸡,送上一趟要多花几百元的运费,山鸡场规模大了,几个月下来就得多花几万元,再说山鸡到了当地,卖的价格往往也比较低廉,不划算。由此,魏生龙开始琢磨着怎样能占据本地市场。

一次魏生龙送货去福州禽类批发市场,他发现虽然山鸡在省内需求量并不大,但是土鸡的价格卖得却很高,需求量也很大。于是和林文联商量后,魏生龙开始养殖土鸡。魏生龙的养殖场是在一大片山上,土鸡基本采用散养的方法,这种散养的土鸡肉非常有营养,在福建地区很受欢迎,很多客商都是主动上门来拉土鸡。

蒋发明是福州批发禽类的批发商,一直在魏生龙的养殖场里进山鸡,后来他也开始在魏生龙那里进土鸡。2006年,蒋发明到魏生龙养殖场里进货,一句不经意的话,倒是让魏生龙再一次看到商机。

蒋发明说,在福州鸽子市场销量比较大,从外地运过来,不仅要承担运输费,还会有部分鸽子掉膘,甚至还会死掉一些,所以他希望魏生龙也搞鸽子养殖。其实蒋发明的这句话,正合魏生龙的意,很多老客户在卖鸡的同时也都经营鸽子,销路肯定不成问题。但是要办鸽子场,他却有些捉襟见肘,因为他实在没有更多的钱投进来了。不久后,他把目光盯上了朋友王光强。但是当他跟王光强提起养鸽子这件事时,王光强却面有难色。王光强说,毕竟他以前是养猪的,跟养鸽子肯定不一样,担心搞砸了。魏生龙告诉王光强,他可以用资金入股的方式,担任鸽场的场长,只管负责养殖,销路不用王光强操心。他还带着王光强到福州禽类批发市场去考察,很多客商都说福建的鸽子缺货厉害,王光强也不再犹豫了,答应带着资金来当这个场长。

2006年3月,魏生龙和王光强两人开始建鸽子场,两人引进5000对种鸽开始繁育小乳鸽,鸽子场建起来后,销售状况果然非常好,这让王光强喜笑颜开,再也没有了顾虑。

现在来到养殖场里拉山鸡、土鸡的客户也都会从魏生龙这里买鸽子,客商往往都愿意在魏生龙的养殖场一站购齐需要的禽类产品。通过这种方式,魏生龙不仅巩固了原来的山鸡销路,也拉来了土鸡、鸽子的生意。

魏生龙通过与人合作,触类旁通做生意,现在年产土鸡10万多羽,山鸡8万羽,鸽子一万羽,年产值达500多万元。魏生龙养殖的山鸡供应到全国各地的市场,而土鸡、鸽子在福建本地的销售量也越来越大,基本上供不应求。

现在合作经营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合作又是一种与人相处的艺术,合作之前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合作方的投入比例还有利润分配,并建立起与合作方的信任感,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由此看来,这个案例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合作经营的范例。

CCTV-7《致富经》栏目2007年11月20日播出

上一篇:英语教师的跨国生意 下一篇:林云功点薯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