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诚盛业:技术的“矛”与“盾”

时间:2022-05-13 08:21:34

天诚盛业:技术的“矛”与“盾”

去年8月,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分行营业部上岗了一名新大堂经理“娇娇”,她身着白衣、系着交行的职业丝巾,“脸”上表情丰富,还会调侃客户――“我要存10万元钱。”“10万元的话,建议您取号到柜台办理,因为钱太多了,土豪!”

这个集咨询引导、业务介绍、卖萌搞笑能力一身的大堂经理其实是个智能机器人,那双望向客户的“大眼睛”可以识别出老客户、VIP客户,还能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的方式1秒查询账户余额,为客户办理转账业务,准确率可以达到99%上。

“娇娇”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来自天诚盛业公司,多年专注生物识别和金融安全领域,并且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了19年,深知它们的痛点和需求。

“人脸识别目前能够很好地辅助解决线下智慧银行的身份核查,如在特定场景下的VIP识别、自助终端和VTM人脸联网核查等身份识别都是很好的应用方向,这些应用不但提升了金融机构客户的体验度,提高服务效率,更能帮助银行降低80%的人力成本。”天诚盛业CEO周军说。

在周军看来,从全球的人脸识别市场发展来看,中国现在是最热的时候。如今从事人脸识别的公司有200家,“这个虚火已经烧起来了”,要想持续发展,从业公司必须找好定位,做出好产品,并且选择好技术落地的场景,可以让民众体验到这种技术。

从柜面到村头

实际上,人脸识别在银行应用最多的是人脸联网核查,主要加载在银行柜面、自助终端、移动终端设备之上。

早在2013年12月,中国银行引入天诚盛业“银行联网核查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将人脸识别技术与医疗自助发卡终端融合。通过身份证照片与用户现场照片的比对,自动完成人脸验证、确认客户身份,取代或部分取代人工授权。

如今,在民生银行各家分支银行的柜台窗口都配有一个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它采集人脸信息,再将头像与公安联网的身份证信息比对,自动判断人证是否合一。

银行的高接受度可以说是来自日常业务中遇到的痛点。在传统的银行柜面业务办理中,遇到风险性业务,工作人员需人工进行照片比对,核对系统内三个以上私密问题,可能会存在人工比对误差,而核对私密问题也会引起客户反感。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后,辅助办理开户及风险业务评估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外置摄像头自动采集、检测和跟踪客户脸部精准的生物特征、甄别客户的身份信息,并与公安系统内预留照片进行比对,核算出相似度,柜员根据相似度,决定是否直接通过或人工复核,整个过程可在1秒内完成。

据统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可提高银行柜台人员30%的工作效率,缩短客户40%的平均等待时间,在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辅助柜面业务的身份核查,人脸识别技术也拓宽了银行自助设备的业务范围,MIT设备支持开卡、激活、网银手机银行签约等个人业务。客户开立个人银行卡,仅需要两分钟的时间,设备会自动利用人脸识别系统、采集指纹系统,快速联网核查并办理业务,同时也可应用于客户经理外出发卡。

不仅如此,银行工作人员还可通过人脸识别实现一对多服务,原本只能服务一个客户的工作人员,在一对多服务台可以同时服务6-8人。

现在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20多家银行都已经有了人脸识别的相关应用:有些农商行也将这个技术用在征信方面,比如把自助设备设置到村里去,为农村信贷服务,农民买手机、买化肥等产品时,可以用人脸识别或者虹膜识别来解决转账、获取二代身份证核查等问题。这其中功不可没的是天诚盛业第四代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历时8年研发,在FRGC国际人脸识别挑战赛位居前列。--

如果把银行的客户都加起来,天诚盛业差不多储备了1个亿的人脸数据。不同于其他公司和实验室的是,他们的数据来自于银行的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优化后还会进入到其他银行的场景中继续迭代学习,无疑增加了认假率和拒真率的精度。

离“万能”还有一道坎

周军坦承,部分金融应用场景,尤其是移动支付、远程开户等安全级别要求高的情况,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需求远远高于其本身能够到达的深度和高度,人脸识别并未达到万能的程度。

这其中有一道坎需要跨过――人脸极易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复制,因此对合法用户人脸的假冒是人脸识别与认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

为防止恶意者伪造和窃取他人的生物特征用于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系统需具有活体检测功能,即判断提交的生物特征是否来自有生命的个体。一般活体检测技术利用的是人们的生理特征,例如活体指纹检测可以基于手指的温度、排汗、导电性能等信息,活体人脸检测可以基于头部的移动、呼吸、红眼效应等信息,活体虹膜检测可以基于虹膜振颤特性、睫毛和眼皮的运动信息、瞳孔对可见光源强度的收缩扩张反应特性等。

为此,天诚盛业的研发团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出基于动态视频人脸检测、人脸眨眼、近红外可见光人脸关联等领先业界的活体检测方法:在客户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3D人脸识别技术。“我们针对人模拟了很多,包括石膏人、纸片人、人皮面具等等,目前应该是98%-99%能解决活体检测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天诚盛业内部,技术从研发开始一直是“矛”与“盾”并行共生,有研发安全防护技术的团队,同时存在着攻击的团队,用各种方法自我攻击,看看能不能攻破安防堡垒,以此不断磨合精进技术和产品。而且他们不光内部博弈,还会找国外一些知名的生物识别研究机构帮助测试。此前,在民生银行组织的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测试中,天诚盛业采用了视频录制动作按指令播放的方式,10分钟内破解了所有厂家的活体检测程序。

虽然从不宣扬自己有那些技术和产品,但天诚盛业没有停止开发的脚步,不断探索生物识别的各类应用。比如,脸神考勤系统、会议签到系统,还有用来帮助寻找走失儿童的“千脸千寻”应用等等。目前已经有大公司的ERP“刷脸”登录在内测了,人脸识别未来可能成为企业级应用的标配。

上一篇:通过网红来优化用户连结的“正确姿势” 下一篇:金地集团:实力游资买入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