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夫妇捐款100多万元为山区孩子圆读书梦

时间:2022-05-13 06:39:29

八旬老夫妇捐款100多万元为山区孩子圆读书梦

退伍老夫妇陈荣超、杨玉仙平日里节衣缩食,把一生的积蓄几乎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而对自己的孩子,二老“不留金钱留精神”。“帮助那些想上学的孩子,我们心花怒放,无比欢欣”……7月13日,在北京新闻广播主办的第二期“英大财险·北京榜样故事会”上,主讲嘉宾陈荣超夫妇的大爱让台下听众深受感动。

陈荣超、杨玉仙夫妇是对老革命,曾经参加过1950年四川雅安地区的清匪反霸斗争,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后随部队来到北京。“当年是雅安的乡亲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从那以后,我们就想要为当地百姓做点什么作为报答,也告慰牺牲在那里的战友们。”陈荣超动情地讲述着。之后夫妇俩就开始攒钱,生活上则能省一点是一点。“开始我们想资助一两个孩子,后来我们看到希望工程的那个‘大眼睛’,就决定捐建希望小学,让更多孩子受益。”

1999年,两位老人用积攒了50年的20万元在雅安市龙门乡建了一所希望学校,取名“晨阳希望学校”。2005年,夫妇俩又在内蒙古捐建了一所希望学校。之后的几年中,二老每攒够1万元就在贫困地区捐赠一个希望书屋,至今已捐建了21个书屋、5万多册图书。他们还先后20多次到四川、内蒙古等地看望学校师生,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

现场主持人透露,陈荣超夫妇有个儿子曾经下岗,即便如此也没有动摇二老助学的念头。新闻广播记者康利波曾经去两位老人家采访,他说,老人家里十分简朴,家中的电器大部分是两个定居在美国的女儿买的,只有新添的洗衣机是二老花的钱,价钱只有290元,就连老人身上比较新的衣服也是女儿孝敬的。现场,杨玉仙也透露了康利波采访时留下400元,后又资助两名贫困学生的秘密,康利波则表示,是两位老人的义举感动了他。2012年北京榜样的候选人、来自“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徐大伟听说了陈荣超夫妇的事迹后,向二老捐书200册。

在陈荣超、杨玉仙老人讲述的过程中,现场观众以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心中的感动,北京雷锋小学的学生还恳请二老去学校与师生一起交流。一名新闻广播的女听众当即捐出200元,请老人给孩子们买几本书。

上一篇:电台调查:你常回家看父母吗? 下一篇:电波里,12年稳健编织双网双翼创新中,3步走喜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