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调味品影响药效

时间:2022-05-13 08:39:05

人吃五谷杂粮,哪儿有不生病的道理?可生病之后还是要吃饭,而我们平时烹饪时所添加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都可能会影响到药效。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它们对药效的影响,争取早日康复。

食用油

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等植物类食用油可增强降血脂类药物的疗效;而像猪油、羊油、鸡油等动物油,则会增加体内脂肪的存贮量,从而降低某些降脂药物的功效。因此在服用降脂类药物时,可选择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和茶油。此外,服用铁剂、强力霉素、盐酸四环素以及驱虫药时,都不宜食用动物油。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具有调整人的体液和细胞间酸碱平衡的作用,而一旦摄入盐分过多,会造成肾脏负担过重,引发高血压。因此在服用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时,应尽量少吃盐。此外,食盐还会加速碘的排泄速度,所以在服用碘制剂时,也需要忌盐,或食用低盐饮食。

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不宜与碳酸氢钠、红霉素等碱性药物同服,易发生酸碱中和,从而令药物失效。很多抗菌药也怕醋,比如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下易水解失去活性;再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也易受到醋的影响。另外,服用磺胺药时也不宜吃醋,因为此类药主要由肾脏排泄,一旦身处酸性条件下,其溶解度迅速降低,可在尿道中形成结晶,可能出现尿闭、尿痛等症状。

酱油

酱油、豆瓣酱等调料是烹炒菜肴必不可少的佐料,但有的人在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及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吃酱油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酱油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族等抗生素结合,形成不易被胃肠吸收的结合物,使抗菌效果大打折扣。

中药有寒、热、温、凉等四气之分,以及辛、甘、酸、苦、咸等五味之别,不同口感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效,白糖性偏热,有些中药汤剂加白糖后会因为药性改变而影响疗效。还有些中药的成分本就复杂,可能会与白糖,特别是含铁、钙等元素的红糖发生化学反应,使药剂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凝固、变性、混浊、沉淀,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危害健康。另外,有些健脾中药需要依靠苦药来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达到治疗效果。因此,不管服用中药还是西药,最好还是不要随意加糖。

料酒

绝大多数药物在服用时是不能喝酒的,调味的料酒也是如此。料洒与降压药同时服用会造成低血压,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料酒与安定类药物合用,会严重抑制大脑神经,易导致昏迷、中毒;料洒与阿司匹林合用,则会加重刺激胃黏膜,引起消化道出血症状;料酒与降糖药同时服用,会引起低血糖。

上一篇:哪些不良习惯让肾脏易受损 下一篇:吊一吊,更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