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05-13 06:55:38

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采取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法 将本院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肱骨近端出现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对照组39例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39例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做3个月的病情复查以及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39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锁定钢板;常规手术;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组实验研究的对象,78例骨折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此型骨折的诊断标准,排除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外伤以进行过肩关节手术的患者[1]。78例患者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为50~71岁,平均年龄为64.5岁,根据Neer分型,其中Ⅰ型20例,Ⅱ型30例,Ⅲ型20例,IV型8例。按随机数字法将7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为51~71岁,平均年龄为64岁,其中Ⅰ型10例,Ⅱ型15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实验组39例患者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为51~71岁,平均年龄为64岁,其中Ⅰ型10例,Ⅱ型15例,Ⅲ型10例,Ⅳ型4例。所有骨折患者的病程均在1~12 h之内,且两组患者在骨折分型、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骨折患者在入院后均应当遵医嘱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的臂从神经麻醉之后,应当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位的方式躺下,并使肩关节呈45°外展,切开患者皮肤筋膜之后,将碎骨片和血肿清除,无须剥离和骨折块连接的软组织,并以肱二头肌的长头腱以及大小结节当作手术复位标志来进行骨折复位。实验组39例患者采取锁定钢板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在临床手术结束后,用克氏针做临时固定,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在肱骨近端前侧、外侧又或者是前外侧采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在近端采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远端采取普通的3.5 mm皮质螺钉固定,在结束后对患者的肩袖以及关节囊等部位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损伤则需要立即进行修复,在冲洗后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判断标准建议,治愈:肩关节评分优,肱骨解剖复位,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有效:肩关节评分优或良,肱骨得到解剖复位,且没有神经功能障碍出现;无效:肩关节评分为可,且活动时有障碍,肱骨没有解剖复位。治愈及有效均计算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2.0为统计学处理软件,检验水准为0.05,即当P

2 结果

2.2 术后的并发症 对照组39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感染,5例出现肱骨头坏死,6例出现断钉断针;实验组3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经过相关治疗都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其临床分型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骨折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便使患者的肱骨头血液循环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进而使骨折端稳定性得以维持,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本组实验结果也表明锁定钢板疗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所取得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 考 文 献

[1] 陈林斌,李锦永,刘晔,等.锁定钢板和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2(30):214215.

上一篇:耳内镜下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 下一篇:抢救成功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