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三大“亮点”

时间:2022-05-13 04:31:04

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三大“亮点”

2014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笔者对此盼望已久,并认为该“规划”具有三大“亮点”。

“亮点”一:

制定川东北片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之确切目标

根据“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巴中)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00元,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

围绕这一既定目标,“规划”在总体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皆予以了明规。

“亮点”二:

让区内13个国家扶贫开发之重点县全部“摘帽”

川东北经济区内共有34个县(市、区),其中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13个,是四川省内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区域。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解困任务重、难度大。川东北经济区内的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部“摘帽”问题,不仅牵涉到区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而且对于推动整个四川全省实现“两个跨越”战略目标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规划”提出了一整套包括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措施在内的“组合拳”。

在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方面,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突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突出扶贫开发重点上,将深入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能力提高、生态建设这“五大扶贫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民搬迁到城镇和工业园区从事二、三产业,并提供保障性住房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支持。在扶贫开发机制的创新上,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在扶贫开发工程实施上,将有序实施包括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和“通达工程”在内的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实现乡镇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村全部通公路。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将实施年均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的超省均速度水准,以力争达到2020年整个川东北经济区比2013年提高12.3%的城镇化率的标准。

“亮点”三:

“双核五带”城市群助推川东北片区五市加快发展

作为拥有6.4万平方公里幅员面积、占全省25.8%的2091.6万常住人口的四川重要人力资源富集区的川东北片区,其人口密度为327人/平方公里,是全省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的1.96倍,属于典型的地少人多区域。区域内各市之间要通过协同和合作实现快速发展,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甚至几个强有力的核心。

鉴于此,“规划”提出,将在该区域内构建以南充、达州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城市群,并以此明确了南充和达州两座城市将发展成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从而带动区域内五市的整体发展。

按《中小城市绿皮书》对“市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为中等城市,100万至300万为大城市”这一划分界定大中城市的新标准,在川东北5市都将规划建城际铁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和水陆空航齐发展体系、大力实施包括完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暨就业等民生保障工程这一共同发展基础上,到2020年,川东北五市不仅会出现南充、达州两座超百万“双核”大城市,而且有可能出现广元、广安、巴中三座百万或近百万的城市。

到时,“规划”提出的将川东北五市打造成“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川陕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将会力争全面实现。

上一篇:宝瓶山下的月光 下一篇:茴香提取液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