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

时间:2022-05-12 11:43:44

气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

摘要:将气球用于化学实验或改进化学实验,可拉近化学與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身边物质有用性的认识,从化学视角展示气球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动力。

关键词:气球;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7-0039-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调研和切身实践体会到:将平时用的气球应用于化学实验,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凸显变废为宝的教学理念。现将气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案例进行归纳、总结,與同行分享学习。

1 收集尾气

有些化学实验往往会伴随(或产生)有毒的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如果用气球将它们收集起来不仅防止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重新用于实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初中化学课本中学习炼铁的原理时,课本例举的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该实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该实验中反应前要先通入CO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干净,反应过程中还有没有参加反应的CO,反应后要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教材采用点燃的方法处理这些未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避免CO对空气的污染,但实验装置中要多用一盏酒精灯,消耗能源较多,CO燃烧产生的热能也没有得以利用,再次造成能源的浪费。若采用图2所示的装置,在导管处加一气球,将未参加反应的CO收集起来,不仅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重新用于实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也节约了能源。

2 验证性质

氢氧化钠與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初中学习的碱的重要性质之一,由于两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看不见、摸不着,知识比较抽象,有些教材中也没有安排实验进行探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若选择气球作为实验器材,按照图3所示装置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操作:在体积相同均盛满CO2的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把注射器内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压入集气瓶,对比甲乙两组实验中气球大小变化的程度,可以有力地说明CO2與NaOH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3 改进实验

教材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选择的是用加热的玻璃棒点燃锥形瓶内白磷的方法,利用白磷燃烧消耗氧气,通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实验方案中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密闭体系气体压强变大,很容易将胶塞冲开,导致实验失败,且存在安全隐患。若将实验进行改进,把玻璃棒换为玻璃管,并在玻璃管的上端系一个气球(如图4所示)由于气球的缓冲作用,胶塞则不会被冲开,实验很容易成功,且保障了实验安全。

4 探究CO2的密度

二氧化碳的密度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是运用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比较二氧化碳與空气密度的大小常用杠杆平衡法、天平称量法等传统方法,若以气球为实验器材,利用气球的“沉浮”比较气体的密度大小,则会化繁为简、形象直观,且生动而有趣。

如图5所示的实验,沉在大烧杯底部的红色气球充满空气,蓝色气球充满二氧化碳,将一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倾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浮了起来,用手轻轻按压该气球,手一松气球又上浮。

5 装置的多用途

密闭体系中气球的体积变化與气体压强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整个密闭体系中,无论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只要有气体的放出、吸收或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变化,从而最终导致气球形状的改变。

利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我们既可以验证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物质與水反应放出热量,还可用于验证反应是否有气体放出。

(1)滴管甲中液体为水,烧杯①中盛有生石灰,将滴管甲中液体挤出,可以看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生石灰與水反应放出热量。

(2)滴管甲中液体为过氧化氢,烧杯①中盛有固体二氧化锰,将滴管甲中液体挤出,可以看到气球明显鼓起,并不再恢复原状,说明过氧化氢與二氧化锰作用产生气体;当然,若滴管甲中液体为盐酸,烧杯中盛有碳酸盐或比较活泼的金属也可以达到此目的。

(3)若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盛有的液体與烧杯①中的物质作用,放出热量,滴管乙中的液体與烧杯②中的物质作用产生气体。

6 测定氧气含量

提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通过密闭体系内液面升高的数值,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方案无论使用钟罩还是使用集气瓶作为密封体系,二者的形状均是不完全规则的,因而测定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大,再者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容易对空气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如果用气球、具支试管和注射器组成(如图7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不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减小了实验误差,而且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利用注射器的读数变化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量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化学实验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过渡,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小”的气球在实验中担当了众多的角色,或收集尾气,或验证气体密度,或证明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或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身边物质有用性的认识,使学生主动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验化学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上一篇:让每一个儿童都成为他自己 下一篇:一个成功酒店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