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演绎

时间:2022-05-12 08:03:06

摘 要:《赵氏孤儿》是一出世界闻名的大悲剧。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仁人志士忠义救孤的传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由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赞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于色也”。故事经过伏尔泰等人的翻译推介,也曾在国外的戏剧舞台上演。

关键词:赵氏孤儿;剧本;演绎

近年来,这部经典悲剧通过电影、话剧、戏曲等多种形式再度演绎,也引发了关于传统戏剧改编的热烈争议。2012年,泉州市木偶剧团创排木偶版《赵氏孤儿》,由剧团团长王景贤和北京的范晓宁担任编剧,多次荣获文华奖的著名导演吕忠文担任该剧的导演。这是我团继2003年创排喜剧《钦差大臣》之后的又一重大创作。我有幸参与了这次创作演出,在剧中操演众人救助、最后复仇的赵氏孤儿。

悬丝木偶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的提线木偶,俗称“嘉礼”,是我国木偶艺术的典型代表,表演风格细腻,技法精湛,一直为广大观众所喜爱。此前我团曾排演《火焰山》、《钦差大臣》等剧目,均获得很好的反响。然而《赵氏孤儿》是一出大悲剧,人物内心复杂,思想内容深刻。这样的作品如何展现,如何让没有生命的木偶演绎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我们这些木偶戏演员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与传统的元杂剧有所不同,木偶版《赵氏孤儿》在艺术结构上作了调整,使其更好地配合木偶戏的表演需要,剧情更为精炼而集中。为了更好地表现这出悲剧,剧团根据人物、剧情特地专门设计,重新打造了一批新的木偶。这些木偶惟妙惟肖的外貌,雕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但是由于木偶本身没有表情,只能依靠眼睛和嘴巴活动,以及肢体语汇。而在这出悲剧又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情节,如何表现忧伤、悲愤等等情绪,让没有生命的木偶感动人,这就需要演员下功夫去琢磨人物,设法通过加强人物的肢体语言和唱腔艺术、台词等,再配合音乐、灯光,甚至运用木偶特技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木偶戏《赵氏孤儿》共有9名木偶主角,但动用了约70名演职人员,演出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新编剧本与原著最大的变动,在于对孤儿长大成人后复仇的演绎。元杂剧以及后来的很多版本中,重点笔墨都在于讲述韩厥、公孙杵臼等如何舍生取义,程婴如何忍痛弃子救孤,如何忍辱负重抚养孤儿长大成人,最后的孤儿复仇往往只是简单的结局,是大快人心、正义得偿的复仇而已。但是在新作中,孤儿的复仇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不再是正义战胜邪恶,反而是效法屠岸贾行径的新的屠杀,历史反思意味浓厚。

为此,我认真阅读剧本,思考人物角色,领会导演意图,努力寻找孤儿复仇到大屠杀这一系列行动的内在动机,并通过提线木偶的操演技法塑造人物,加以体现。

赵氏孤儿是赵盾之孙,赵朔驸马的遗腹子。母亲晋灵宫之女庄姬公主临终托孤,乳娘卜凤、将军韩厥、上大夫公孙杵臼以性命相救,年过半百的程婴被迫捐妻弃子。这些惨烈而悲壮的事迹发生在赵氏孤儿记事之前。那时,他还只是个襁褓中婴儿。然而因被误认为是程婴之子,他被奸诈毒辣的上将军屠岸贾收为义子。从此十六年来,他所受到的教育是屠岸贾的奸雄哲学。在其悉心教养下,孤儿具文韬武略,又勇猛过人,然而心性狠毒。剧中第八场的开端就是屠岸贾为义子举行冠礼的场景。在表演中,我注重表现他的意气风发、英武逼人。

其后灵公驾崩,魏绛挥师返朝,剑锋直指屠岸贾。此时改名为屠程的赵氏孤儿,有一段唱词颇见其心性:“听罢不由儿血脉贲张,似闻这鞘中剑虎啸山冈。恨不得冲敌阵马踏魏绛,显一显小英雄手段高强!”少年人的血气方刚展露无遗,而且带有一点嗜血的兴奋。以至于屠岸贾颇为满意地唱道:“儿心性与屠某何其相像,十六年倾心血谅不虚妄!”

然而当程婴向他细述身世后,孤儿纵声大笑,狂喜自己的高贵出身,也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义父恨之入骨,决意杀贼报仇。在他看来,“纵有那深恩厚意,怎堪与灭族深仇两相抵?若使他早知我身世根基,怎逃过屠岸贾三剑碎尸?牙还牙血还血岂能犹豫。”可见其行为均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遵循以牙还牙的斗争哲学。当然除了家仇血恨,恐怕还有现实的时局变化,四面楚歌中,屠岸贾已是岌岌可危。以屠程之审时度势,应该不难见到这一点。

当众人欣喜孤儿长成,以为忠良有后,终于等来复仇的机会时。意想不到的是,孤儿的血腥残酷远胜于屠岸贾,他不仅杀死仇人,而且要“将屠贼五服之内、亲信党羽,一个不留,斩尽杀绝”。悲声四起、血雨腥风,在这段表演中,我努力通过台词的语气变化、夸张跋扈的肢体语言,以及独特的木偶表演技巧,来展现孤儿残忍复仇的不义。配合舞台的灯光变化和场景转换,在激烈的音乐中,制造血雨腥风的孤儿露出狰狞面目,时而挥剑四击,时而腾空而起,左突右奔,展现出仇恨的惨烈和孤儿在屠岸贾教育下扭曲的人格与冷酷的心性,浓重的悲剧气息扑面而来。

上一篇: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论西斯莱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