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能力的学习资源设计及应用

时间:2022-05-12 03:51:20

基于技术能力的学习资源设计及应用

【摘要】以现阶段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能力为基础,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设计一种更具信息化特征的学习资源。本文以信息流的概念和技术为核心,改变了当前学习资源的信息结构和存在形式,使得文件化的学习资源成为数据化的学习资源,辅之以软硬件体系、学习活动中运行规则合理有序的调配,最终使得这一新颖的学习资源能够依赖于数据而适配不同的应用、适配不同的学习终端、具有足够丰富的表现形式。该文针对新型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数据投送和信息管理等主要元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新型学习资源所对应的学习环境展开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信息流:信息化特征;学习资源;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9—0100—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9.020

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主性的学习。目前,该种教学方式在国内高职院校中业已实践多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时间空间和学习资源的高效运用。目前,国内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思路普遍较为传统,例如针对学习资源的研究被局限于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媒体化、基于网络的资源协同管理及利用等方向上,却忽略了信息技术也能够作为一种环境和条件而为学习资源带来更加丰富的属性和内涵。

目前,国内外以信息技术参与构建新型学习形式的研究方兴未艾,例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等,这些学习形式已然具有较为稳定的、成熟的框架,但是,这些学习形式在目前的状况下,并未深入到特定教学模式中加以研究和应用。换言之,在特定教学模式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既有教学过程基于信息技术而改进及重建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

根据此种状况,本文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以信息技术的有限参与,构建一种新颖的教学过程,并尝试设计了一套运行方案,为信息技术在特定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做出探索和尝试。

本文认为,信息技术可通过学习资源进入到教学过程中之中,因此,本文基于技术能力的观点,展开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资源的设计。

一 当前教学模式及学习资源特点

信息技术为教学过程带来学习形式上的改进,因此,从技术能力的角度看待既有学习形式,首先需要明确当前学习形式所存在的几个特点。一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了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这三大核心观点,观察当前国内普遍存在状况,这三个部分是顺序展开的,尤其是理论的学习,尽管其学习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作为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之基础而必须实施的,但是,这个阶段过后,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便不再被显著的延续了下去。

另一方面,与早期更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相比,当前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及获取方面,与前者相类似,差别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学习资源不同,前者是平面媒体,后者是多媒体;而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可知,目前使用到的学习资源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的,包含了基于图形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在内的多媒体数据。通常,这一类数据依据传统的中央存储或其它分布式存储的形式,保存在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除如上所述之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还可提炼出来一个意义,便是主动学习的意义。尽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实践和技能训练等环节上,学习活动表现的并不显著,而事实上,不论是专业实践还是进一步的技能扩展,总而言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中,均存在了学习的活动,根据经验总结可知,这种活动之所以不显著,工作或学习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基于技术能力的角度为学习资源进行重新的设计,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技术构建出一个学习环境,从而使得促进主动学习的因素被明显的增强,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成效。

二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资源之特点

学习的环境是促进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这种环境需要能够为一切的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可能性,换而言之,在这个环境中,为学习活动所提供的服务,是贯穿于完成工作任务全过程的,是随时随地能够发生的。而学习资源,便是所提供服务的载体,因此,能够促进主动学习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应当在两方面弥补当前学习资源所存在的不足:在内容上,所提供的服务突破信息量和表现力的限制;在空间上,改善较为僵化的信息提供方式,增强信息的主动服务。

1 学习资源的表现能力

当前学习资源通常实现了简单的电子化和数字化,这种状态的学习资源,其呈现形式以平面的图像、视频、文字或动画为主,来源于既有的知识库(也许有因特网的支持)。以技术能力的观点看来,工作过程中的学习资料能够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出现,包括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和更加多维度的信息来源。

2 学习资源的服务能力

工作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各有特点,通常,对于学习资源的使用遵循“需求查询获取”的方式,而在当前运行过程中,这种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和效率限制了主动学习的可能性。“需求获取”的方式或许能够增加适合于促进主动学习的因素,即通过技术改善僵化的信息供应方式,使之具有主动服务的可能。

三 基于技术能力的学习资源设计

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信息的多维度呈现、信息的主动服务形式,必须拥有网络的支持,本地网络及服务器的后台尤其重要。

如图1所示,云端数据(包含本地数据库的数据)、通过网络获取到的数据必须经过服务器加工之后再投射到终端,继而被学习者获取及使用。与当前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当前的学习资源具有确定的存储结构,例如业已固化了的视频、文字等,本地服务器的工作仅仅是根据用户的命令实现本地数据的发送,却难以在网络和智能化的层面实现对资源的处理。而如下结构下,服务器将基于公共网络对数据实现智能化的处理。如图2所示。图2中“应用”部分便是对数据的处理的结果,这种处理主要是针对来自于公共网络的数据,是在后台支撑软件中实现了智能化的处理。如表1所示。

表1展示了服务器智能化的程度,它能够实现信息的分析和分拣;能够根据数据的类别进行自动的格式化匹配并展现;能够基于客户端的类别设置信息服务的形式。

综上所述,基于技术能力的观点,学习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设计的着眼点便在于对信息、数据的包装和处理。以下将根据如前所述的两种能力,对学习资源展开详细的叙述。

1 多维度的信息呈现:点播和虚拟

如表1所示,“终端显示”将体现信息流向终端后的呈现能力:来自于网络的数据经过服务器,在服务器识别并首先实现了高速的下载,继而,根据客户端所提出的请求发送数据,存在“点播”和“虚拟”两种呈现方式。

点播:数据是在服务器端由后台软件加工过的、已然格式化了的数据,既能包括传统状态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又能够提供文字、图片和视频的索引。这是一种常规的、多角度的呈现方式。

虚拟;下载的数据被智能加工过后与终端建立信道,为特定学习对象提供基于虚拟仪器的操作体验。这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呈现形式。

2 “需求获取”:信息的服务形式

如前所述,当前的学习资源从需求发生,到最终获取到资源的过程,必须经过查询的工作。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需求依靠“推送”的技术省略查询工作、提升学习效率。如表1所示,来自于网络的数据,其中一部分经过处理之后将被配置到“装备推送”的功能上去。这是一种智慧型的主动服务方式,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服务方式。

主要服务形态为:终端因特定位置、特定装备、特定工具、特定形状而触发服务器,从而获取到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是因如上所述特定因素而触发的、针对某一实物的、在终端上呈现出的多媒体资料,这种多媒体资料可以是平面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也可以是动画仿真的资料,还可以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人机交互资料。该种技术是另外一种较为高级的应用技术,该技术又可称之为“增强现实”技术。

总结可知,这种学习资源因需求而存在,不必经由搜索和查询的过程,信息流不是受控发送而是推送。

四 学习资源对教学过程的重构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它所具有的技术能力决定了其进入教学过程之中,必然要使得既有教学过程在组织秩序或组织形式上发生一定的改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本身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而不应当是简单的技术能力拼盘,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的特点、对学习资源的使用特点、教学过程展开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对教学过程的重构。

1 学习资源的投送

数据、网络和终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根据学习资源的技术特点,终端的建设是关键。终端分为两个类别: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

顾名思义,固定终端是非移动的、固定的终端(例如台式电脑、显示屏、触摸屏等等),却并非只能拥有固定的学习资源,固定终端是提供较为特殊信息服务的终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中,可能随时产生学习的需求,固定终端与移动终端相互配合,为学习的需求提供具有差异性的信息服务。固定终端是教学过程中的必须。

移动终端是完全属于学习者的主动型终端。当前手持移动设备发展迅速,因此采用这种消费类的手持终端接收数据,是最为便捷和实用的,也可采用其它类型的智能电子产品以取代电脑实现信息的接收。根据表1所示,被服务器获取、下载并处理过的数据,根据约定原则格式化之后,被发送到终端,使用者可实现对于信息的浏览。信息的种类是丰富的,既有来自于本地的数据,又有根据使用者自定义的关键词而获取到的网络数据。总而言之,信息的来源广泛,信息的加工是智能化的,信息的浏览方式可依据终端的类别而定制,总之,信息对于终端而言是开放的、按需分配的。

值得一提的是“增强现实”技术。该技术专为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服务,是以技能训练作为工作任务中的难点而专门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也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亮点之所在。概括说来,学习者能够使用自有或专用的移动终端,依据特殊标记实现数据的请求,从而针对某特定工具、某特定设备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操作。针对增强现实的详细技术特点,本文不再赘述。

2 学习活动展开的环境

所谓学习活动展开的环境,便是要使得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活动及时、依据既定教学规则的提供相关服务。当前普遍电子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无法依循规则而为学习活动营造智能化的环境。新技术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关键在于基于终端和网络而完善数据的传输机制:首先,终端能够通过WLAN热点自由的向服务器请求学习资源;其次,WLAN中的热点具有感测能力,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因时、因地、因特殊标记的向使用者的移动终端推送相关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学习环境的构成,资源本身的内容、资源的获取,归根结底应以技术为依托,体现于向终端所提供的服务。学习环境的改变,便是对教学过程实现重构的最为有效的条件,也是教学过程重构的最为基本的特征。

3 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运行设计

图3为展示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如前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是一个完整技术系统的体现,而技术的能力、技术系统的结构均是需要遵循着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而设计的,是为达到该教学模式的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必须为处于不同阶段下的技术能力设定必要的约束。如图3中所示,诸如“终端”及“学习环境”中各个项目的不同,技术的能力必须依据教学的具体要求而有所区别。

五 结束语

信息技术参与特定教学模式并构建了学习的环境,就实际效果而言便是重建了教学的过程,这种重构必须建立在体现基本教学要求、尊重根本教学观念的基础之上。本文考虑了当前能够为教学服务的多种技术手段,基于信息技术所能够达到的能力,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一类新颖的学习资源,展示了技术框架和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严格意义上讲,并非信息化的学习资源,而是在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和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在学习资源信息化建设方向上所做的尝试,对于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研究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面向听障儿童的无障碍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