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纬》述论

时间:2022-05-12 01:52:04

摘 要: 《孝经纬》是两汉之际出现的一部文献著作,宋时已亡佚殆尽。从现存佚文来看,它主要是借助于对《孝经》的解说,以及对“孝”的阐释发挥来表达某种思想观念。除此之外,它又包含诸多看似与经文完全不相干的天命人事、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甚至于宗教迷信等。本文即从《孝经纬》的佚文入手,对《孝经纬》的原始面貌作简要探究。

关键词: 《孝经纬》 篇目 特点 内容

《孝经纬》是两汉之际出现的一部文献著作,宋时已亡佚殆尽。从现存佚文来看,它主要是借助于对《孝经》的解说,以及对“孝”的阐释发挥来表达某种思想观念。除此之外,它又包含诸多看似与经文完全不相干的天命人事、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甚至于宗教迷信等,其内容淳驳不一,荒诞怪异。残存的佚文,驳杂的内容,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本文试图从残存的只言片语中寻绎其原始形态,努力还其历史真面目。

一、《孝经纬》的篇目

现在所能看到的《孝经纬》佚文乃明清人的辑佚。由于学识差异导致对谶纬理解的不同,致使他们在《孝经纬》辑佚篇目上也互有出入。从目录著作上考察,最早著录《孝经纬》的是《隋书・经籍志》[1]。《隋书・经籍志》云:“《孝经・钩命决》六卷,宋均注。”“《孝经・援神契》七卷,宋均注。”又载《孝经・内事》、《孝经・古秘援神》、《孝经・古秘图》、《孝经・左右握》、《孝经・左右契》、《孝经・左右契图》、《孝经・内记》、《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孝经・口授图》、《孝经・分野图》、《孝经・雌雄图》、《孝经・异本雌雄图》及《孝经・元辰》13种。《旧唐书・经籍志》[2]、《新唐书・艺文志》[3]并著录《孝经纬》五卷,宋均注,但未具列篇名。其后的史志目录中不见著录,其他官家目录、私家目录中亦不见著录。清朝朱彝尊在他的辑录体目录学著作《经义考》[4]中著录了《孝经纬》24种,分别是《孝经・杂纬》、《孝经・谶图》、《孝经・勾命决》、《孝经・援神契》、《孝经・威嬉拒》、《孝经・元命苞》、《孝经・内事》、《孝经・古秘援神》、《孝经・古秘图》、《孝经・左右契》、《孝经・左右契图》、《孝经・中契》、《孝经・雌雄图》、《孝经・异本雌雄图》、《孝经・分野图》、《孝经・内事图》、《孝经・内事讲堂七十二弟子图》、《孝经・口授图》、《孝经・应瑞图》、《孝经・河图》、《孝经・皇义》、《孝经・内记星图》、《孝经・元辰》及《孝经・中黄谶》。

综合历代目录著作对《孝经纬》的著录及明清以来辑佚家对《孝经纬》的辑佚来看,《孝经纬》至少有28篇之多,分别是:《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孝经・内事》、《孝经内事图》、《孝经元命包》、《孝经古秘援神》、《孝经古秘图》、《孝经左右握》、《孝经・左右契》、《孝经・左右契图》、《孝经・中契》、《孝经・内记》、《孝经・内记图》、《孝经・内记星图》、《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孝经・口授图》、《孝经・分野图》、《孝经・雌雄图》、《孝经・异本雌雄图》、《孝经・河图》、《孝经・中黄谶》、《孝经・章句》、《孝经・威嬉拒》、《孝经・元辰》、《孝经・应瑞图》、《皇灵孝经》、《孝经错纬》及《孝经皇义》[5]。

但是,由于统治者的禁毁,这28篇并没有流传下来。有些篇章的部分内容有赖于古类书、古注保存了下来,有些则完全亡佚了。现在从古类书、古注中还能辑出佚文的篇目也只有《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孝经・中契》、《孝经・左契》、《孝经・右契》、《孝经・内事》、《孝经・内事图》、《孝经・雌雄图》、《孝经・雌雄图三光占》、《孝经・章句》、《孝经・古秘》、《孝经・内记》、《孝经・内记图》、《孝经・河图》、《孝经・威嬉拒》及《孝经・中黄谶》这16篇而已。

二、《孝经纬》的特点

对以上16篇《孝经纬》佚文研究发现,《孝经纬》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非一时一人所作。这不仅表现在前人的征引中,而且表现在历代目录著作对《孝经纬》的著录中。

就现存文献来看,最早称引《孝经纬》的是两汉之际的公孙述[6]。公孙述明确引用《孝经・援神契》,说明最晚在公孙述时,《孝经・援神契》已经产生。另外,汉武帝封禅文也曾引用《孝经・钩命决》中“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专兹竭行封岱青”一句。可见,《孝经・钩命决》在东汉初年也已经出现。又《后汉书・方术列传》[7]注所列《孝经纬》中只《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两篇;考两汉的诏令、奏议、书信、著作,也只引这两篇而已。这说明,《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在东汉初年光武帝时就已经出现,而其他篇章在东汉是否已经出现仍需进一步的探讨。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其内容多为谶言符命之类荒诞不经之文,故光武下诏校订谶纬时被排斥在81篇之外,其混杂在其他10篇杂谶中亦有可能;二是有些篇章已经出现,但是由于不见时人征引而难以考索,还有一些篇章应是东汉以后好事之徒的造作[8]。

从历代目录著作来看,其对《孝经纬》各篇章的著录,又表现出一种由少到多的发展趋向。现存最早对《孝经纬》作著录的《隋书・经籍志》著录《孝经纬》15篇(详见上文)。新、旧《唐志》只列《孝经纬》而不具列篇名,不妨略而不论。而清代朱彝尊《经义考》所列《孝经纬》篇名竟有24种之多。笔者又从明清辑佚著作中勾稽出4种,共28种。《孝经纬》各篇由少到多的著录现象本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孝经纬》非一时一人所作,而是后人不断增益造作而成的。这一点,也可以从篇章结构之间的松散性与其内容的不连贯性乃至不相关联性得到证实。

2.内容互有侧重。这主要体现在各篇内容表现出从谶、纬夹杂到以纬为主再到完全与纬不相关联的发展趋向上。

东汉初年即已出现的《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两篇“谶”、“纬”间杂,有专言符命征兆的谶言,如“西太守,帝卯金”等;也有释经之文,如“孝,畜也,养也”,“天子孝曰就,就之为言成也。……诸侯孝曰度,度者,法也。……乡大夫孝曰誉,誉之为言名也……士孝曰究,究者以明审为义。……庶人孝曰畜,畜者,含畜为义”,等等,对儒家所倡导的伦理规范“孝”,以及《孝经》中所提到的“五等之孝”作了具体的解释。《孝经・左契》、《孝经・右契》、《孝经・中契》则主要对《孝经》学史上的一些问题诸如作者、篇名等作了论断说明。关乎经义的文字在这些篇章中占了很大比重,几乎处于整个篇章的主导地位。

而《孝经纬》其他篇章的释经文字已不占主导地位,甚至已经完全脱离了对《孝经》阐释的界定,更多的是讲天文与人事的关系;讲君上的德行好坏在天象上的体现;或者从天象的变化来决断人事的好坏。如《孝经内记图》“日和五色,君有德”(《唐开元占经》卷五[9]),《孝经・雌雄图》“彗星出南斗中,宫中失火烧宝”(《唐开元占经》卷八十九),“彗在太微,君害臣”(《唐开元占经》卷九十),等等,通篇皆讲天象与人事间关系,已与《孝经》本文关涉不大,更无“谶”、“纬”之分。也可以说,这些篇章已经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谶纬了。大概正如黄复山所说,乃是后世好事之徒出于某种目的依托谶纬而造作的伪书。

后世好事者对《孝经纬》的不断增益造作造成了《孝经纬》各篇内容的互有侧重、不相关联,以及篇章结构的松散,而《孝经纬》以上的内容特色,又反过来印证了《孝经纬》各篇的不断增益。

三、《孝经纬》的内容

就整部《孝经纬》而言,其内容体现出同时代其他谶纬著作的共性,即庞杂怪诞,无所不包。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孝经纬》中大篇幅的内容是对《孝经》的阐释性文字,这包括字词的训诂、名物制度的考释,对“孝道”的阐释发挥,以及《孝经》学史上相关问题的论叙。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孝经・援神契》、《孝经・钩命决》、《孝经・左契》、《孝经・右契》、《孝经・中契》等篇中。

第二,《孝经纬》中还有大量无关经义的怪诞诡异性文字,例如讲天象与人事的互应关系,讲古代帝王异于常人的外表、不同寻常的出生方式,讲天时的变化、农事的耕作,以及古代的政治文化制度,等等,如《孝经・左契》载:“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病则致其忧,顾额消形,求翳翼全。孝顺二亲,得算二千天,司录所表事,赐算中功,祉福永来。”这些内容散见于《孝经纬》的各篇,对研究古代天文、历史、神话、宗教、制度等都有莫大的帮助。

第三,《孝经纬》中还有许多“预决吉凶”的谶言。这些谶言有些散见于各篇章,有些则独立成章,专言符命,如《孝经中黄谶》:“日戴东纯,火光不M,一圣聪明,四百之外,易姓而王。致太平,居八申,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孝经・雌雄图三光占》:“荧惑入北斗魁中,而守之十日,天下大乱,易其王,天子死,五都亡。期二年,远三年。”“火入北极,天子忧。若犯之,天子死,后m乱,不出三年。”“荧惑入军市,若守之,君大饥,将离散,士卒亡,期不出年。”“晨星犯胃,母子同死,国立后王,且有急令,国主当之。”等等。

从以上我们对《孝经纬》佚文内容的简要分析来看,《孝经纬》既有《孝经》内容的阐释,又有脱离《孝经》内容的自由发挥,甚至还有与《孝经》内容完全无关的虚妄之言。

参考文献:

[1][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后晋]刘d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清]朱彝尊.经义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钟肇鹏.谶纬论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8]周彦文.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研讨会论文集[C].台北:学生书局,2002.

[9]瞿昙悉达.唐开元正经[M].北京:中国书店1989年影印《四库全书》本.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经验与启... 下一篇:龙虫并雕,学好《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