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是人们心底的世界

时间:2022-05-12 09:47:00

小娟:“山谷里的居民”是人们心底的世界

他们是非主流乐队,多年来以驻唱的形式享受音乐和生活;她是非著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嗓音却不肯融入商业主流,始终坚持着民谣的优美和纯粹。不久前,在“山谷里的居民”乐队出道10年之际,小娟和她乐队的伙伴们终于推出自己的首张原创专辑――《红布绿花朵》,再次用歌声唤起了人们心底美好的向往。

2008年12月15日这天晓上,在北京糖果俱乐部三层的星光现场,当晚演出的售票异常火暴,里面并不算太宽敞的空间中挤进了1400名歌迷――已经到达极限,连楼上的VIP消费区也座无虚席。

20:30,演出开始。在舞池中,没有座位,大多数人在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只能荷衣挎包地站着,然而这种站票的形式似乎并没有削减音乐的魅力,在一个音乐发烧友的印象中,这样场面和魅力几乎只有在崔健和郑钧演出时见到过,然而这天晚上,这一切都是为了一支并不太流行的乐队――“山谷里的居民”和乐队的灵魂人物――非著名女主唱小娟。

与崔健同台

我的窗外有一片蓝天,天空中有时是白云一片/我喜欢那鸟儿飞来飞去红屋绿水印在夕阳中(等他来看我在夕阳中)/云儿在走,鸟儿在飞/我的心儿像天一样一样的呀。――《我的窗外》词曲:小娟

和歌坛的流行明星不同,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的名声并不响亮,也从未拿奖拿到手软,然而只要听过小娟歌声的人,就无法忘怀那清澈纯粹的声音和淳朴脱俗的音乐,仿佛直达人们埋藏在心底的童年和天国,让很多人从中感受一种久违的温暖和童真。

小娟出生在武汉,父亲年轻时曾在文工团工作,很喜欢音乐,在那个艺术养料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就收集了大量的薄膜唱片和磁带,父亲对音乐的爱也滋养了小娟,当她咿呀学语时那些动听的旋律就已经深深印进了她的脑海。而小娟的母亲是上海人,能唱一口动听的江南小调。大概父母对音乐的喜爱和天赋通过血脉也流传到了小娟的身上,上天赐予了小娟一副天籁般动听的嗓音。在小娟3岁时,她的歌名已经广传邻里,小小的她常常拿着小板凳坐在红砖楼的楼下,伴着舅公的二胡,唱起电影《卖花姑娘》中的歌曲,引来一票邻居围在周围听得眼泪汪汪。这段经历被小娟戏称为自己最早的“驻唱”。

然而真正让小娟认识到音乐的严肃和重要,要追溯到1990年崔健在武汉的一次巡回义演。那时候小娟刚刚进入大学,在一些歌唱比赛中小有斩获。演唱会前一天,崔健在当地的电台做节目宣传,小娟作为热心听众给电台打进了电话。她在电话里跟崔健说:“要是你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你的巡演作贡献的话,那是不是我也可以跟你同台呢?”没想到,崔健的回答也很直接,说:“当然没有问题。”就在这通电话的电波第一次传递两人的声音之前,崔健从没见过小娟,也没听过她唱歌,但那一刻却被她的真诚和勇敢打动了。

第二天。小娟果然背着吉他站到了崔健的身边,和他合唱了一首《投机分子》。其实,和崔健对她一无所知一样,小娟在这之前也并不熟悉崔健,但那天崔健的直率坦诚和充满力量的音乐,彻底感染了小娟,这场音乐会可以说为小娟后来在音乐之路上的坚持埋下了―颗强壮的种子。

音乐和爱情

想要,穿过温柔的阳光,你说,我是世上最好的/那么,再也没有别的,一切变得好遥远。――《两个人》词曲:小娟

大学四年中,小娟是湖北当地电视台各种晚会上的常客,在她毕业前,在武汉已然是颇有名气的歌手了。然而,大学学业结束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她想在年轻时去看看世界。

因为不想为了金钱而讨巧地活着,在潦卸短暂停留后小娟来到了北京。小娟喜欢这座北方的城市,因为这里是理想主义者的聚居地,然而在融入这个城市的过程中,小娟稚嫩的身躯又不停地被这个庞大的结构复杂的水泥森林所划伤。1993年这一年,小娟在北京和武汉间往返游走着。直到有一天,她在这个异地的城市中遇到了爱情。

在北京一个朋友的家里,小娟偶遇了黎强。为了消磨时光,小娟就自弹自唱起自己的歌给黎强听。等她唱完后,黎强接过吉他也弹奏了一曲,结果黎强娴熟高超的演奏技巧让小娟惊叹不已。就在这天,黎强承诺,如果小娟来北京唱歌,他就给她当吉他手。

这次相遇悄悄系下了缘分的红绳。当小娟再次回到武汉,随之而来的是黎强诚恳相邀的电话。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工作,有没有学历,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兄弟姐妹,但那时我觉得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停地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你来吧,我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我觉得这就够了。”被黎强的真诚打动,小娟又回到了北京。从这时起,两个人一起搬到了圆明园的画家村,真正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

十几年后,在许多功成名就的人眼里,那时的圆明园画家村里生活着许多只有理想没有钱的人。而在小娟看来,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也就是在这里,小娟写出了《红布绿花朵》、《山谷的居民》、《晚霞》等一系列收录在今天这张原创专辑里的主打歌。而黎强也如先前承诺的那样,站在了她的身边,成了她的吉他手。

1998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摇滚青年和诗人于宙加入了小娟和黎强的行列,“山谷里的居民”乐队正式成立。

山谷里的居民

山谷里有风,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树,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远那样蓝仙谷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不离开。――《山谷里的居民》词曲:小娟

在乐队成立8年后,2006年底,“山谷里的居民”正式推出第一张民谣老歌新唱专辑《往事随风》,其中小娟翻唱了《爱的路上千万里》、《爱在深秋》等一系列经典民谣,一年之后又推出第二张民谣翻唱专辑《细说往事》。

但在很多喜欢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的人看来,只在餐厅和俱乐部里驻唱,出道多年只出了两张翻唱发烧碟,这样的成绩实在浪费了他们出众的才华。然而,小娟对这样的担心却似乎并不以为意。实际上这些年找上门来为她出唱片的机缘从未间断过。1994年,王昕波(老哥)制作的《摇滚北京Ⅱ》将小娟创作的无伴奏歌曲《美丽的魂魄》收录其中,在很多人看来,这次的演绎至今“仍是加任何一件乐器都嫌多余的完美呈现”。1996年。小娟在音乐人陈哲制作的民谣合辑《第一直觉》中演唱了《鸽子泪滴在伤口上》,2005年,在黎强伴奏下小娟演唱的民歌手洪启创作的《红雪莲》通过网络广为流传……然而,这是那13个年头中,人们通过媒介能听到的小娟的唯一的声音记录,大多数机会都被她婉拒了。就连8年前,那已录制完成的第一张原创专辑也因为对编曲制作的理解不同,而被乐队束之高阁。“那时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不够成熟,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要出专辑,有人喜欢听自己唱歌就很好,想唱就唱就很好。来北京之前,我在湖北已经很有名了,但那不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我的欲望就是出名的话,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找一个喜欢的城市按照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很多人学会妥协,但我学会拒绝。”

2008年2月,于宙离去,爵士乐手刘晓光加入。离合变化并没有改变“山谷里的居民”的步伐,也在这一年,小娟和乐队伙伴们终于等到自己成熟的那一天,他们重新整理原创作品,认真选曲并重新编曲,全部录制流程都由乐队亲自完成。终于,这第一张原创专辑《红布绿花朵》带着横跨十余年的温度出炉了。

尽管专辑《红布绿花朵》姗姗来迟。但是对于喜欢小娟,喜欢“山谷里的居民”的人来说。小娟这些年的沉默也许是种幸运,如果不是她学会拒绝,那么现在人们听到的也许就不是现在的小娟那纯净悠扬有如天籁般的歌声,代之的音乐也许是主流的,也许是大众的,也许是流俗的。而这张迟到的原创专辑就像一份热忱的礼物,在新一年里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和美好的向往。

上一篇:派蒂·斯冬妮:卸下为盖茨“管钱”的重任 下一篇:《革命之路》:一场虚纫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