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高端技术型人才分层次培养探究

时间:2022-05-12 08:52:27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高端技术型人才分层次培养探究

摘 要: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需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调整,建立“3+2”分层次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术型人才;分层次培养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条件,分层次培养高端技术型人才,促进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有效衔接。实现高职教育定位于专科,应用型本科定位于本科院校,构建本专科贯通的课程体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合理的发展。通过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3+2”分层次培养机制,实现专转本的协调培养。

一、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分层次人才培养依据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企业对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因此,根据我国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自身的建设基础条件,解决目前企业高端技术型人才紧缺的需要,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体系。

二、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院校的培养特点,以学科体系为重点。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岗位迁移能力强,与之相反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不足。而职业院校培养围绕工作岗位的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特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缺点是理论知识较薄弱。而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3+2”分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以实践能力、技术能力为基础的“3+2”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根据,教学内容依照所从事的岗位业务来重构与序化。与“学科本位”培养模式相反,侧重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三、“3+2”分层次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3+2”分层次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析、创新与动手能力。此培养模式中,专科阶段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本科阶段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构建理论与技能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科阶段学习的3年里,学生主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之后在本科院校进行2年的学习,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

四、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

第一,在专业基础课程与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在本科阶段不必再重复开设职业学校时开设的相应的基础课程,可以有效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第二,专业技术课程与文化课程要相互整合。文化课程要体现出为技术课程服务的功能。技术课程和文化课程要实现围绕某个专业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尤其是在实践性导向课程中要实现技术与文化课程的整合。

第三,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为了满足专业岗位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适应行业技术多样性、具体性、综合性等方面的需求,要重点突出高职和本科阶段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四,专本学校要采用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为“3+2”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本科院校要在职业院校教务评价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高职、本科统一的教育监控评价网络,并及时向职业学校反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提高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要与时俱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积极构建教师到企业和基层实践的长效机制。重视聘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

第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加强与国际接轨,积极与国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成功经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的引进来、走出去,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目前,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联办的“3+2”分层次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刚刚开展,很多试点仍处在初步运行过程中,还不成熟。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加快,实现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有效衔接,构建本专科贯通的课程体系是首先要解决的任务。通过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建立“3+2”分层次培养机制,实现专转本的协调培养,以适应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孙小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2(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本科高端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会计职业本科专业为例”(编号NJSY3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银峰(1971- ),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上一篇: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下一篇:大学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