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与不争 第10期

时间:2022-05-12 08:30:24

“争”这个字,字典里释义为“抢夺、较量、争论”,单看或许显得很尖锐;而“不争”往往给人一种颓败、失落的感觉。其实,在“争”或“不争”的故事里添加生活的真实韵味,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感动与思考。

不争,要有甘于平凡的豁达

贾雨欣的感动来源:

文中的女孩,不争班级的第一名

晚上,做完作业后我幸运地向老妈申请到半小时上网时间。玩微博时,在热门转载里我发现一篇转载量过百万的长微博,点开一看,是一位叫刘继荣的作家写的《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中的女儿是班上永远的23号,每次考试成绩都居中,但就是这么一位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生,成为全班同学一致认定的“班里最欣赏的同学”,她也用乐观开朗、善良热情的性格俘获了老师、同学和母亲的心。文中的妈妈调侃她“女儿,你可以成为英雄了”,但她回答“老师说过: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接着又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一下就被“23号”“为英雄鼓掌”的理想感动了。我继续在网上搜索,发现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竟利用了这篇文章作为材料,作文题目中路人甲乙丙对“23号”的三种态度——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也代表了绝大多数网民的态度。再想想身边为了考试不断拼搏的同学们,我不禁陷入沉思,“不争班级的第一名”是不是因人而异的?

关于不争的声音:

(支持)爱画画的苗苗: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总说我贪玩、没努力,我特别难受和委屈。其实她不明白,高强度的学习对我来说只是“填鸭式”的无用教育,我不争“学习上的英雄”,只愿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喜欢的画画上,这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反对)蒲老师: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不能放大孩子的“惰性”,因为学生可能本身具有一定的“惰性”。如果教师一味听任他们临时的想法,不督促他们在学习上争得“好成绩”,那么对以后的升学、就业是不利的。一位尽责的教师,就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怀疑)网民“Rebecca”:有谁甘心永远做“班上23号”?有谁不希望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喝彩?要坚定地、无怨无悔地成为一位不争第一、不做“英雄梦”的人,太难。

(矛盾)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我家的中等生儿子回家后,特意给我看了这篇文章。看过之后我沉思良久,我问自己到底要把儿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文中的道理我也能理解,但是我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争得第一名,考上名校。因为,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们,能体会“中等生”们在未来进入社会后的艰辛和无奈。

不争的延伸故事:

陈岚:不表演,也喜悦

学校要在五四青年节那天举办一场盛大的活动,要求每个班至少选送一个节目。很快,班上同学达成一致意见——表演音乐小品。表演形式已确定,接着编排出音乐小品的剧本,确定了要表演的几首歌曲,最后只剩确定参加表演的同学名单了。

班上同学都争着要表演,刚当上文娱委员的我,更是被老师点为主唱。我做梦都在笑,终于有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机会啦。那天放学后,吴琳找到我,她支吾半天才说,自己想当领唱,因为五四那天刚好是她母亲的生日,她想邀请母亲观看她的表演。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拒绝吴琳,在足足做了一天思想斗争后,我才去告诉老师,我决定把这个演出机会让给吴琳。作为文娱委员,我还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不表演就帮忙排练、制作道具、打打杂。排练的时候,听着吴琳优美的歌声,一丝酸意和不甘止不住涌上心头,我甚至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机会白白让给她。

到了表演那天,我们班的音乐小品让全场掌声雷动,尤其是吴琳的一曲高音,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同学。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我激动地站起来鼓掌,心里满是喜悦。虽然我没能上台表演,但作为一个幕后参与者,我也为自己的付出而鼓掌。

小结——我们需要有“坐在路边鼓掌”的心态,能甘于平凡,怀有乐意为他人喝彩的豁达;却不能让“坐在路边鼓掌”成为自己逃避困难和现实的借口,即使不争上游,也要有敢争第一的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让自己拥有使他人为自己鼓掌的实力。

争,要有英雄的姿态

杨悦的感动来源:

电视上的运动员,勇争比赛的第一名

记得伦敦奥运会比赛期间,有一天晚上转播体操跳马女子决赛,在满屏幕年轻健美的身影之中,我意外地看到了一张“老”面孔。和我一起看奥运的爸爸是一名体育迷,从他口中得知,这是37岁的德国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她的体操生涯曾战绩显赫。令人唏嘘的是,她有一名患白血病的孩子,为了筹措治病的费用,她不放过任何赛事,到处参加比赛挣奖金,其中,光奥运会就参加了六次,只这一点,就可以被写进奥运的历史了。

看比赛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丘索维金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整套动作后,走下赛台,女教练迎上前与她热烈拥抱。我想,这位女教练也心胸宽广,她没有因为丘索维金娜的年龄而对她有所偏见,也没有因她不高的得分而眉头紧锁。

这位女运动员是为国争光的伟大英雄,也是一位为生活所迫,心中藏着对儿子的爱的伟大的平凡母亲。虽然这次比赛丘索维金娜没有得到奖牌,但她的拼搏斗争,赢得了赛场上最热烈的掌声,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关于争的声音:

(不喜欢)学生小伍:我一直挺讨厌班上那些总爱出风头的人,他们每时每刻都想将自己展示在外。比如有一次,班上本来关系很好的两人,为了在“谁唱歌更好听”这事上争个输赢,不仅闹僵了,还弄得周围同学跟着受罪,使人不胜其烦,难道低调一点不好吗?

(疑惑)卿语儿:有时竭尽全力,也未必有好的结局。比如背完一本单词红宝书,做阅读还是会错;比如从小怀揣“英雄梦”,长大了却还是成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没有天赋,而尽力去争斗、去拼搏,真的有意义吗?

(支持)一名正在努力冲刺的初三学生: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为了钢琴表演,我舍弃了休息时间刻苦练习;为了中考得高分,我不停地听磁带、做习题。我希望我的付出与收获是等值的,而表演台下热烈的掌声,和班上同学钦佩的眼神,就是我付出努力“争将军”的意义。

争的延伸故事:

刘斯锐:一次作文比赛

语文老师说,最近有一个全国性的作文比赛,学校只能推选十篇去参加,所以要在全校进行一次预赛,选出写得最好的十篇。

在班上,我也算小有才气,每次作文得分都跟我的“死对头”黄若莹不相上下。上次全校的作文比赛她拿了特等奖,而我只得了一等奖,我相当不服气。这次,我一定要超过她。

下周一才交作文,周末回到家,我满脑子想着作文的事。仔细读了读之前在学校写的几段,怎么看都觉得不满意,干脆翻篇重来。正奋笔疾书时,偶然抬起头,目光落在书桌边缘一本《优秀作文选》上。我放下笔拿起书翻了翻,突然发现一篇跟此次作文比赛规定题目相类似的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我不禁打起歪主意:这篇作文文采斐然、生动感人,我要是把它改写一下,作为自己的参赛作文,不说进入学校推荐名单,就是全国大奖迟早也会成为囊中之

物……翻到新的一页,我开始仿写这篇作文,但越写心里越打起退堂鼓:这么做真的有意思吗?即使赢得了比赛,从本质上来说我还是没超过黄若莹……我一边鄙视自己一边合上了作文书。

周一早上,我把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当然,内容保证百分百原创。因为这样,我的竞争才有真正的输赢,不然,抄袭的我,一开始就输了。

小结——“争”不是指争勇好斗,而是凭借相应的劳动与努力,去追求自己所梦想的东西。这种争,是一种灌注在每个平凡人内心的正能量,它让人勇往直前。这种争,要平等、要不屈不挠,即使成不了英雄,也会留下英雄的姿态。

小编总结:

你知道那位叫谭秋韵的女孩吗?她成绩不错,考北大清华没有问题,但她在高一下学期毅然决定放弃高考,放弃与国内学子们竞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机会,这是她的不争;但她遵循自己心中的理想与爱好,参与公益活动,参加支教夏令营,最终被美国八所大学录取,这是她在争取自己的未来。

所以,一个人的争与不争不是绝对的,将来会成为英雄还是平凡的小角色,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为了理想拼搏,为了家人、社会奉献的不平凡的心。争与不争,希望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理想、兴趣、未来,作出最好的选择。

上一篇:公元的战争 下一篇:让人心疼的塞万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