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与习作教学精彩相约

时间:2022-05-12 02:53:36

让活动与习作教学精彩相约

摘 要:以活动为载体指导学生写作文,使学生的写作训练出现了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关键词:活动;习作;教学

一、遵循学生的特点,唤醒“小荷皆露尖尖角”的习作兴趣

习作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的作文教学更应如此。心理学家表明:学生和成人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显著差异的世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学生是蝌蚪,成人是青蛙。蝌蚪的生长环境只能是水里,青蛙可以水路两栖,如果你硬要把蝌蚪从水里赶到岸上生活,其结果就是,不但不会促成其成长,还会折腾其致死。同理,小学作文教学,如果不顾学生的身心实际,只按成人的意愿,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只会无奈地“被活动”,身心不但得不到健康成长,相反还可能抹杀其潜能。

此外,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写作文,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对没有参加活动的,或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体恰如其分的帮助,才能让每个学生顺利地进行习作。我曾经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课余生活的习作时,利用“做个细心而又耐心的人”的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开展了“夹弹珠”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没有参加活动,我便拿着游戏道具不声不响地走到这个学生的座位上,亲自陪着这个学生玩夹弹珠的游戏。游戏活动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活动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结果这个学生在作文中对跟老师玩游戏时的那种忐忑、欣喜、受宠若惊的心理描写得可谓是活灵活现,年段老师争相传阅。讲评课上,老师表扬了这位学生的进步,肯定了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后来这位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越写越传神,被誉为班级中的“心理描写专家”。可见,在以活动为载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的差异,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能唤醒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精心设计活动,点燃“妙笔生花写童年”的习作热情

能为习作教学增效的活动,应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但又要区别于学生自然状态下的纯娱乐的活动。不论是活动,还是小实验,或是各种游戏……一旦进入我们的习作课堂,它必定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年级特定的习作教学要求及具体的学生实际,科学周到、精心设计。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挖掘。

1.依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设计活动

从三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每个学期至少要有八次习作指导,对这些习作,我们可以从习作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式等方面来设计一些简单又容易操作的活动,指导学生借助愉快的活动来完成习作。比如,有位老师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场景描写时,在课伊始围绕黄豆、蚕豆、青豆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说豆豆”“分豆豆”“尝豆豆”的活动环节,当学生对“豆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之后,再让学生“写豆豆”。学生都说:“这样的活动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同时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如何搜集写作材料,如何写好作文的方法。这样的作文课我们喜欢。”

2.依据生活中的突发问题,设计活动

如,有位教师在一次分发课间餐(牛奶)时,有个学生感觉自己分到的一包牛奶显得“与众不同”,他就向老师反映说,他的那包牛奶是变质的。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这好比是个爆炸新闻,立刻引起班里学生一阵躁动,都争先恐后围过去想看个究竟,纷纷发表意见说:“这包牛奶是变质的,不能喝……”见此情景,老师灵机一动,即刻改变原定的上课计划,趁热打铁让学生围绕着这包牛奶再观察、讨论,说说判断变质牛奶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牛奶的生产日期不是当天的;有的说其他同学的牛奶刚从冰箱中取出,手感较凉,而这包牛奶冰凉感不明显;还有的说这包牛奶开启牛奶袋后奶腥味明显不浓,感觉有点酸……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刚才观察、研究、讨论的过程,自拟题目写成一篇文章。顺其自然,有内容,无拘束,学生个个观点鲜明,文思如泉,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可见,抓住“生活问题”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作文,体现了写作的生活化,强化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真话、实话、心里话。

3.依据各种趣味游戏,设计活动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玩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说、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有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乐写、会写,老师利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了一次“瞎子捉瘸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选一名学生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选一名学生用布条绑住同一边的胳膊和腿,这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个“瘸子”,其余学生和老师手拉手围成一圈,成了能呐喊、助兴的“篱笆”。让“瞎子”在“篱笆”内摸索着捉拿“瘸子”。

游戏前老师交代学生不能只顾自己玩,只顾自己玩没有意义,还要注意观察场内外各种人的表现,那样会更有意思的。

游戏开始,学生对这个游戏很有兴趣,游戏哨声一响,大家都进入了角色,场内场外欢呼雀跃,笑声不断。老师没有做甩手掌柜,任由学生自己玩,而是随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场内外的动人情景。

游戏后请扮演“瞎子”的学生说说捉拿“瘸子”的内心感受;请扮演“瘸子”的学生谈谈自己如何躲过“瞎子”的进攻以及害怕被“瞎子”逮着的心情;让“篱笆”们讲讲所观察到的动人场景以及想扮演“瞎子”和“瘸子”跃跃欲试的心情。在学生讲得兴高采烈之际,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直抒胸臆。教师稍加引导,一篇篇才情横溢、充满灵动、富有个性的“瞎子捉瘸子”的习作就诞生了,很少出现令人担心的雷同文。

此外,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课上……学生乐于参加、有审美趣味的制作,融制作和玩耍为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如,有趣的降落伞、创意树叶剪贴画……都是习作的好材料。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写起来才会文思滚滚,下笔如有神,练就“妙笔生花写童年”的习作热情和技能。

三、全员参与,呈现“自在娇莺恰恰啼”的习作状态

实践证明,以活动为载体中指导学生写作文的确可以给枯燥的作文教学引入一泓活水。当然,要更好地提升活动作文教学效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遵循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创新习作指导方式之外,还需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要求做到:人人参与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人人都有话可写;人人获得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享受到成功的快慰和满足,同时也经历紧张、不安,尝试失败的沮丧和苦恼,以此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人人表达自己――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人人参与评改――对“作困生”而言,评改机制应该成为放大镜,在评改“作困生”作文时,要格外认真仔细,看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都要热情赞扬,一次习作的评改就是一次正面暗示:作文,其实你也行!对中等生而言,评改机制应该成为加油站,当教师的评价成为中等生进步的加油站,那么,也许他会由平庸走向优秀。对优秀生而言,评改机制应该成为助推器,让他们常常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多写优秀作文的信心,使我们的习作教学呈现“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动人画面。

参考文献:

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廖满芬,女,1967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下一篇:班主任要做到“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