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时间:2022-05-12 02:38:26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各地中考中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它需要以理解、分析和综合等为基础,又需要其他知识能力共同参与,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因此,它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者杏。

失误展示

从历年阅卷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考生在这类试题的考查中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审题不清。孤立答题。

2010年浙江温州卷《乡村的泥土》一文后有:“阅读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很多考生在答题时感觉无从下手。仅摘录某段的某个词语来作答,甚至是凭着感觉答题。这就是因为审题不清、孤立答题所致。题干中“阅读全文”就提醒考生要从全篇人手;“你从中感悟”则是要求在了解了作者的感悟之后讲述自己的感悟,不能完全抛开文章写感悟。

2 结构不明。表述不全。

2010年江苏苏州卷《寂寞的月亮》(阅读材料可参见本期P30)一文有这样一道题目:“月亮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要想将此题答完整,就要对文章的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但很多考生由于对文章的结构不明了,导致表述不全而失分,很是可惜。

3 要求不清,简单作答。

所谓“鉴赏”题,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的鉴赏,都需要在基本的判断(“鉴”)之后紧扣作品主题进行适当分析(“赏”)。而相当部分的考生往往会忽视后者。

解题指导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查方向,我们可以一一对应地从三个层面来探求答题之道。

一、鉴赏形象:概括特征,揭示意义。首先从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判断其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从而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二、鉴赏语言:联系主题。切合形象。这里的鉴赏语言包括鉴赏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文章整体的语言风格;不能只是阐述含义,更重要的是要剖析语言在文中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还要注意联系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具体的,可以分这样几步答题:首先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其次简述这样写的作用,最后揭示语言的内涵。

三、鉴赏表达技巧:理清类别。挖掘作用。表达技巧主要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因此我们要对各种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侧面描写等)以及各种修辞(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等)的运用和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一般答题的思路是: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鉴赏题的解答,最重要的是对文章全篇的把握。只有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弄清楚了作品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才能够全面而透彻地品析人物形象、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之妙。

如何把握全篇呢?同学们要特别关注文章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综合起来体会文章的主旨。例如上例《乡村的泥土》,从全篇看是写“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人与土地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而这些意思都隐含在作者每段的抒情议论之中。

此外,还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阅读时可圈画文章的结构段、结构句,即文章的首尾段落、过渡段落,以及各段落的首尾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结构的“结点”,有利于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例《寂寞的月亮》就要求考生把握文章的层次,从全文来看,文章是从“月亮是寂寞的”“月亮是无私的”“月亮是孤独的”三个层次来写月亮的。把握了这个,解答就不成问题了。

下面我们来看今年江苏连云港卷中的一道题。

母亲石

(阅读材料略,可参见本期P8)

20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1 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3分)

22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4分)

我们先看第20题。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是“描写”,由此我们看出这是个描写事物的句子,再判断它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因此要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参考答案: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此题共3分,每点1分。)

第21题,题干中提示信息是“复杂的内心情感”,可见要从母亲的心理进行分析,用表示心理的词语作答。要想回答完整,就必须结合上下文。用全局的眼光思考。参考答案: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1分;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2分。

第22题,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是“为什么说不孝顺”,这是一个人物形象的赏析题,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自然也要结合上下文全面分析。参考答案: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这是不孝的事,2分;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这是不孝产生的内心情感。2分。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经验:首先要捕捉题目中的提示信息,把握题目的类型;其次题干中的分值也是个很好的提示,往往一分会有一个答题点,因此读题的时候看好分值,也可以为自己思考以及全面答题提供参考。最后,答题要有条理,主要指逻辑合理,步骤清晰。重要的信息写在前面。用序号表示答题步骤,这些都会有效提高答题的得分率。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大致可归纳为三步:①明确写法(词语则先解释);②分析写法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的作用;③揭示写法所抒发的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

实战演练

(2010年安徽卷)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鸟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h,Ak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缰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遏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遥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 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6分)

2 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3 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4分)

4 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5分)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参考答案

1 ①因为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从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围栏里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因而这匹白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④这匹白马与“我”作别时的嘶鸣让“我”心里有一阵剧烈震动,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它既喊出了被禁锢者的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2 ①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却被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一片如此辽阔且花草丰茂的草原。却成了一片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悲愤(2分);②写围栏的狭窄、草原的死寂,与后文写白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强调了白马不屈的抗争精神(2分)。

3 ①为四百元钱,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一根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作者为此感到悲愤与委屈(2分);②它们的形象与作者心中“骏马”的形象相差甚远,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2分)。

4 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迭效果(1分)。

上一篇:(二)句子 下一篇: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