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UCP2表达的影响

时间:2022-05-12 02:06:05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UCP2表达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解偶联蛋白2(UCP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RT-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及UCP2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高脂饮食使大鼠肝脏组织中PPARγmRNA、UCP2 mRNA表达逐渐增强(P

【关键词】 罗格列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解偶联蛋白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中以“二次打击”学说目前在学术界较为流行,初次打击主要为胰岛素抵抗(IR),二次打击主要为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近年来,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深入研究,大量的证据表明NAFLD患者及动物模型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及能量代谢失衡,且其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及解偶联蛋白2(UCP2)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1-4]。其中UCP2又是PPARγ下游的靶基因,PPARγ可以在转录水平调节UCP2的表达[5,6]。它们可能成为NAFLD治疗的新靶点。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建立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50±10 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正常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18只),高脂饮食模型组(18只)及罗格列酮治疗组(24只),其中罗格列酮治疗组分为低剂量治疗组[共12只、罗格列酮2 mg/(kg•d)]和高剂量治疗组[共12只、罗格列酮24 mg/(kg•d)]。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治疗组予以与模型组一致的高脂饮食(88%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2],于实验第4周末开始给药,于实验的第8、12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

1.2 RT-PCR检测肝脏组织PPARγ mRNA、UCP2 mRNA

从Genbank查获目标基因PPARγ、UCP2及内参照β-actin的mRNA序列。引物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完成。cDNA第一链合成反应条件为:42℃15 min,95℃ 5 min, 4℃ 5 min。PPARγ、UCP2及β-actin的PCR反应条件分别为:94℃ 5 min;94℃ 30s,58℃ 40s,72℃ 45s, 30个循环; 72℃ 10 min。94℃ 5 min;94℃ 30s,56℃ 40s,72℃ 45s,32个循环; 72℃ 10 min。94℃ 5 min;94℃ 30s,62℃ 40s,72℃ 30s,28个循环; 72℃ 10 min。目标基因PCR产物的相对量=目标基因电泳条带灰度积分/β-actin电泳条带灰度积分。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 PPARγ mRNA的表达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高脂饮食使大鼠肝脏组织中的PPARγ mRNA表达逐渐增强,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有关。罗格列酮能够下调脂肪变的肝细胞内PPARγ mRNA的表达,并可能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2.2 UCP2 mRNA的表达 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高脂饮食使大鼠肝脏组织中的UCP2 mRNA表达逐渐增强。罗格列酮可能时间-剂量依赖性地下调脂肪变的肝细胞内UCP2 mRNA的表达。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且以其低龄化发展趋势、慢性进展性经过、作为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等特点,越来越显示出其临床重要性。因此,建立模拟人类的营养失调性NAFLD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核内激素受体家族成员,也是一种转录因子,PPARγ在细胞的转录调控过程起重要作用。解偶联蛋白2(UCP2)是解偶联蛋白家族的一员,在1997年被发现,是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蛋白,起质子通道作用,该基因区与肥胖有关。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高脂饮食使实验动物的脂肪肝程度逐渐加剧。RT-PCR结果表明脂肪变的肝脏组织中PPARγ mRNA及UCP2 mRNA表达逐渐增强。这与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一致。Nakamuta等学者选择12名NAFLD患者,并进行肝组织活检,RT-PCR分析各种基因表达情况,发现肝组织中PPARγ表达增强[1]。国内范建高等学者发现高脂饮食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表达增强[2]。国内也有不同的学者分别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NASH模型,结果均发现肝脏组织中UCP2表达明显升高[4、7]。提示在NAFLD中PPARγ、UCP2基因表达含量均显著增加,它们可能参与了NAFLD的病理过程,是NAFLD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罗格列酮对PPARγ及UCP2表达的影响各家报道不一,且迄今为止直接在体研究罗格列酮对脂肪肝组织中PPARγ、UCP2表达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王开成[8]等实验显示罗格列酮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但是也有其他学者持不同的研究结果。刘章锁等[9]用罗格列酮干预糖尿病大鼠8周,可抑制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肾脏内PPARγ的表达上调。熊祖应等[10]用白介素1-β制备炎性人系膜细胞模型,蛋白印记法和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PPARγ mRNA和蛋白水平迅速增高。曲格列酮则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

TZDs对UCP2表达的影响主要见于离体细胞的研究,且结果也不一致。目前尚未见有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织中UCP2表达的影响的相关报道。Strobel[11]的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能显著增加人PAZ6脂肪细胞中UCP2表达,但是UCP2表达的增加与脂肪细胞分化标记蛋白表达的增加并行。在Tian等[12]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将离体的胰岛细胞培养于高浓度的软脂酸盐培养基48 h后可见胰岛细胞UCP2 mRNA水平增加,而在以上培养基中加入罗格列酮后可下调胰岛细胞UCP2表达2.2倍。

在本研究中,罗格列酮治疗使脂肪肝组织内PPARγmRNA、UCP2 mRNA表达降低,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根据受体调节的方向和效果可分为下行调节和上行调节。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导致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减少,称为下行调节,反之称为上行调节。一般而言,长期或反复大剂量使用激素、递质及激动剂药物可使相应受体发生下行调节,而长期使用受体拮抗剂则可使受体发生上行调节[13]。本实验中罗格列酮治疗降低了PPARγ的表达可能是相应受体发生了下行调节的结果。此外,罗格列酮还可能通过其他作用间接下调肝脏组织中的PPARγ表达。罗格列酮可作用于已知的PPARγ下游靶基因如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aP2)、脂蛋白脂肪酶(LP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并调节脂肪组织中CAP(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和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基因表达,从而调节脂肪和肝脏组织中脂质摄取、储备,改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使脂肪变的肝细胞发生逆转[7,14]。而同时又有研究指出PPARγ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脂肪变的肝细胞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成脂性改变,而成脂性改变后的肝细胞可高度表达PPARγ等脂肪细胞特异性因子[3]。因此,罗格列酮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逆转肝细胞脂肪变而使肝组织中PPARγ表达下调。总之,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肝组织内 PPARγ的表达进而抑制其下游靶基因UCP2的表达起到抗脂肪肝的作用。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参 考 文 献

[1] Nakamuta M, Kohjima M, Morizono S, et al.Evalu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t J Mol Med,2005,16(4):631-5.

[2] 范建高,丁晓东,王国良,等.高脂饮食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PPARγ表达增强.肝脏,2004,9(4):225-228.

[3] Chavin KD, Yang SQ, Lin HZ, et al. Obesity Induces Expression of Uncoupling Protein-2 in Hepatocytes and Promotes Liver ATP Depletion. J Biol Chem, 1999,274(9):5692-5700.

[4] 范建高,丁晓东,王国良,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表达及其与能量贮备的关系.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5):374-377.

[5] Kolehmainen M, Uusitupa MIJ, Alhava E, et al. Effect of the Pro12Ala Polymorphism in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 γ2 Gene on the Expression of PPARγ Target Genes in Adipose Tissue of Massively Obese Subject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2003,88(4): 1717-1722.

[6] Lee CH, Olson P, Evans RM. Minireview: Lipid Metabolism, Metabolic Diseases,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Endocrinology,2003,144(6): 2201-2207.

[7] 代东伶,沈薇,张晓红,等.高脂饮食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UCP2表达的影响.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1):64-66.

[8] 王开成,方朝晖,王佑民,等. 罗格列酮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江西医药,2006,41(11):847-850.

[9] 刘章锁, 牛红心, 程根阳,等.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机制的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2):109-112.

[10] 熊祖应,黄海长,李惊子,等.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对系膜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51-1354.

[11] Strobel A, Siquier K. Effect of thiazolidinediones on expression of UCP2 and adip-ocyte markers in human PAZ6 adipocytes. Diabetologia, 1999,42:527-533.

[12] Tian JY, Li G, Gu YY, et al. Role and mechanism of rosiglitazone on the impairment of insulin secretion induced by free fatty acids on isolated rat islets. Chin Med J (Engl),2006,119(7):574-580.

[13] 吴梧桐.现代生化药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2-215.

[14] 杨桂枝,高小平,晏菊芳,等. 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途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8(5):816-818.

上一篇:丙泊酚在肠镜检查麻醉应用中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