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浅思

时间:2022-05-11 10:52:12

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浅思

【摘要】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提出的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基础未将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人置于显耀地位,已经引起了众多质疑。同时,一些新哲学基础论涌现,给现实中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多元化

一、对二元论的质疑

高等教育存在的合法性,换言之,就是高等教育的存在有什么用?高等教育凭借什么获得其合法地位?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哲学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坚持认识论的人把“闲逸的好奇”当作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强调高等教育是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心想成为“鸿儒”的有识之士;主张大学应以追求客观真理为己任,排除感彩和价值影响,达到价值自由。而坚持政治论的人则认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次有别于初级和中级教育,其目标应定位在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认为大学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必然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而应努力谋求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

很显然,在布鲁贝克所著《高等教育哲学》的二元论基础中,是没有将人置于显耀的地位的。虽然他也承认:“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都是以满足各自所需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程度的需要获得各自的合法地位的。……文艺复兴后的大学又把其合法性建立在人文主义的抱负之上……”,而且,大学继承了所有这些传统。但矛盾的是,布鲁贝克没有把人的因素概括到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之列。即使在谈到有关普通教育的问题,布鲁贝克也是把人客体化,当作工具看待的。人既不是前提,也不是目的,只是探索真理和服务社会这两大学校功能过程中的工具。

二、新哲学基础论的涌现叩问“两点论”

(一)人本论的高等教育哲学

1、高等教育哲学的人类学基础

从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这个基本职能可以看出,人是高等教育中的关键因素。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出发,揭示高等教育哲学的人类学基础:由于人有缺陷且并未被定型,因此人具备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由于人有缺陷,但为生存需要适应文化了的生存环境,因此人必须接受教育。

2、“生命论”的哲学基础观

张楚廷教授的《高等教育哲学》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和生命论高等教育哲学,以人本为主线,从人的本体论出发,提出“生命论”的哲学基础观,认为教育起源于这种特殊生命的活力,人创造了教育这个奇迹,它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来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以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

3、以人为基点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

有学者批判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不能涵盖高等教育存在的全部合法性,高等教育之所以存在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本源性基础一一人发展的需要。不论是探索真理还是为社会服务,离开了人的发展,无异于海市蜃楼,人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最深层的原因和基础。

(二)资本论的高等教育哲学

尽管对营利性高等教育存在诸多责难,但它的存在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它的存在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哲学基础。资本论哲学,与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一道给出了当今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基础和理由。杨红霞认为,资本论高等教育哲学是一种完全面向市场需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从这样的高等教育哲学出发,高校应该是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机构,任何课程只要有人需要就可以讲授,高等教育不应该拒绝任何有要求的消费者。

(三)道德论的高等教育哲学

张洪志认为,传统的两种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有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对“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关注不够。“应该是什么”是探寻事物的本源实施什么,是道德哲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四)智慧论的高等教育哲学

周光迅基于教育与哲学的辩证融合关系,认为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应从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论高等教育哲学。哲学是爱智之学,最终是教人追求大智慧;教育本质上是教人求知、使人开智,而开智的教育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的任务。无论是认识论、政治论还是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都首先必须以让人拥有一种大智慧为前提,这种引导人类文明健康理性发展的大智慧正是高等教育哲学存在和发展的最高使命。

可以发现,不仅是人本论,其他各论均可以归纳到提升人在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中的地位中来。资本论提出的高校是满足消费者的服务机构,其中的“消费者”无外乎是指国家、机构、企业或个人;道德论提出的大学在面对伦理问题是必须回答“应该是什么”,所谓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智慧论提出高等教育首先必须让人拥有一种大智慧为前提。不可忽视的是,人在每一种哲W基础论的主体地位。

三、高等教育的现实问题需要哲学的解释

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原创性工作异常艰难,热点问题的研究比较容易见“成效”、出“成果”。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众多问题: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高校学术性与职业性之争,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公益性弱化,大学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结构性失业,大学的盲目升格,财政不足,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等等。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对实践的超前性和指导性,形成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累积机制。

高等教育合理存在的哲学基础表现为对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的认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如果将高等教育科研研究职能、服务社会职能和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对应起来,那么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职能的哲学基础是什么?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不能表现其本质。

四、多元化应该是高等教育哲学的未来趋向

正如高等教育的界限埋嵌在历史发展中一样,高等教育哲学的许多方面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显现的。事实上,这许多方面都是以满足各自所属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程度的需要来获得各自的合法地位的。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流派是冲突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融合的。在那些不承认存在着非此即彼的情况的人看来,美国高等教育应该是多元主义的。尽管这种观点看起来可能自相矛盾,但实际上,我们确实在某些时候是从某一方面取得高等教育的合法地位,而在另一些时候是从另一方面做到这一点的。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在准备像处理同一主题的变奏那样对待日益增多的高等教育哲学流派时,我并不打算为所有的学术机构提供一种共同的哲学”。因此,各种哲学流派理应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哲学的整体体系,只是各自的地位不同。

以我国为例,高等教育要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就必须使高等教育走出单一的“政治论”基础,使各种思想在变化中走向共存,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我国应该结合国际高校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自身高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各个大学自身不同的发展历史建立多元化的哲学基础观。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考虑其外在的需求动力,也要考虑到其内在的发展逻辑。我们既要反对在建国初期那种忽视各校的自身办学传统,一味学习前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统一宏观管理教育模式;也要抵制那些绝对理性的价值取向,要么单纯是“认识论”的,要么是单一“政治论”的,或者是所谓的两者结合。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高等教育也必将在坚持本土特色和国情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化。因此,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改变单一的政治论发展模式,在坚持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基础上走向多元化,促使我国能够快速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高等院校。

上一篇:一种LNG船舶移动安全区的仿真模拟研究 下一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