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5-11 10:03:49

唐河县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32-01

唐河县位于南阳盆地东部,东邻桐柏、泌阳;西接新野、南阳,北与社旗毗邻,南同湖北、枣阳接壤。全县辖12镇7乡2个街道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耕地面积245万亩,142万人,含487个植棉村。

1 2015年度棉花生产情况

2015我县的棉花生产工作依托高产创建带动,依靠科技投入,主抓良种良方配套,在棉花生产前期少雨,中期严重干旱的不利条件下,大灾之年实现较好收成,平均单产82公斤,总产561万公斤。生产中,我们重点了以下工作:

1.1 加强宣传 稳定面积

2015年在棉花面积落实上,一是大力宣传政策,重点宣传国家棉花良种补贴,棉花保险,整建制创建等惠农政策,靠政策调动科技植棉积极性;二是大力宣传典型,重点宣传高产高效种植典型,靠典型示范带动。为此我县安照稳定规模,区域种植的工作思路,狠抓优质棉田建设,重点把棉花面积落实的基本点放在专业村和种植大户上,着力培育一批棉花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据统计,全县大户植棉面积达30580亩,约占全县植棉面积的三分之一。

1.2 立足抗灾夺丰收,降低损失

今年我县的棉花生长期中期遇到严重的干旱和高温天气,气候特点为:

1.2.1 降水。6月份降水量67.2毫升,与常年同期偏少57.6%,属异常偏少。7月份降水量96.9毫升,同比偏少78.9%,属严重偏少,严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8月份降雨量122.3毫升,同比偏少27.9%,9月份降雨量65.6毫升,同比减少10.5%。

1.2.2温度。6月份平均气温26.7度,比往年同期增加0.9度。7月份平均气温30.4度,比往年同期增加3.2度。8月份平均气温29.9度。同比偏高3.9度,9月份平均气温22.2度,同比偏高0.5度。

1.2.3光照。6月份日照时数152.2小时,同比少43.3小时。7月份日照时数202小时,同比高8.8小时。8月份日照时数232.1小时,同比高39.7小时。9月份日照时数159.5小时,与往年少2.8小时。

为此,县乡动员广大干群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抗旱保苗,在昝岗项目区苏店、杨店等村棉花普浇三遍以上,保证了棉花的正常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3 依靠科技进步,狠抓关键增产措施

棉花要高产,科技是关键,我们把2013年的棉花生产工作放在实施科技兴棉战略上,切实抓好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3.1优化品种布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为解决品种多、乱、杂等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转基因杂交抗虫棉。根据适地适棉的原则,科学进行品种布局,解决了苗期发苗慢,品质差的问题。据统计,全县转基因抗种棉面积达到96%以上,减少了虫害损失,提高了品质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植棉效益。

1.3.2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新技术。根据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快,后期宜衰老的特点,切实防止棉花早衰。棉花早衰是造成棉花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就是施肥不合理,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为解决早衰这个问题,农业局与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一起大力宣传配方施肥,并制定统一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轻施提苗肥,重施花铃肥,后期7―10天喷施一次叶面肥,连续喷施2―3次。后期防早衰打下了基础。据统计,今年全县棉田配方施肥面积达6.8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棉花早衰,为我县棉花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3综合防治病虫害。今年棉铃虫属轻度发生趋势,我们加强了病虫测报,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生产环节中狠抓“种、虫、膜、肥、密、调、套”等关键技术的落实,做到病虫害综合统一防治。有效地克服了盲椿象、棉粉虱、黄枯萎病及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取得了可喜成果。

1.3.4建好品种展示田。为了促进我县棉花生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单产增加棉农收入,增加棉花综合效益,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棉花整体发展,在昝岗乡苏店村委建立8亩品种展示田。在展示田内采取统一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综合防治病虫害、统一技术服务等“五统一”措施,在棉花育苗、大田移栽、大田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关键环节,组织全县各乡镇棉办、棉农代表等到展示田观摩学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存在问题

在大灾之年,棉花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解决。比较突出的是:一是棉花面积急剧萎缩,已基本失去棉花基地大县的要求和标准。我县是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棉花优势产区。“九五”期间,年平均植棉45万亩,平均单产73公斤,年均皮棉总产3.3万吨,面积和总产约占全省的3.5%和5%。2013年棉花面积大幅度萎缩至11.5万亩,到2014年棉花面积只有9.98万亩, 2015年面积也不足10万亩。二是部分棉田农田水利建设薄弱,在今年长期干旱、雨涝的情况下,排灌系统不畅,这给棉花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三是棉花技术推广网络瘫痪,植棉政策和使用技术棚架。

3 建议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我县棉花生产下一步应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积极宣传引导,保持适度规模种植。以棉花良种推广补贴政策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市县抓棉花产业的思路和决心,宣传植棉高产高效的典型,用政策、信息、利益和优质的服务引导棉农多种棉、种好棉、创高产、增效益。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强化领导,突出沿线开发和抓好植棉大乡,力争保持15万亩的种植规模。

3.2 建立示范基地,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以省棉花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项目为重点,采取统一模式、统一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和病虫防治等办法,进一步加大科技的投入,通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切实体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全区棉花生产水平。

3.3 变革棉花种植方式,继续示范推广轻简育苗、麦后移栽技术。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的棉花种植方式进行变革,改一家一户营养钵育苗为工厂化基质育苗,改麦套移栽为麦后移载。对小麦满幅播种田,采用水浮法和穴盘法进行工厂化基质育苗,选用适宜我区种植的春棉品种,于4月25-30日育苗,小麦机械收割后移栽。不仅减轻了棉农的劳动强度,而且可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上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一篇:《中国鸟》中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