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享”、“相”,活色生“香”的绘画活动

时间:2022-05-11 09:57:43

“想”、“享”、“相”,活色生“香”的绘画活动

绘画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活动形式,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怎样能让平淡的绘画变成提升幼儿美术欣赏力、绘画技能,以及树立幼儿的自信的有益活动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为此,我总结了“想”“相”“享”的教学方法,内容如下:

一、“想”

“想”是要求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想象,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给孩子们留一些思考的空间,多让孩子们思考、想象。让孩子们独立思考,让想象力自由徜徉,为孩子们“想”提供更多的载体和平台。如:运用添加法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始绘画时我给孩子一个圆,引导孩子说说像什么,慢慢的可以启发、引导他们用添画的方法画出气球、苹果、车轮、太阳、表、皮球、猫、兔子等物体。再过一段时间,我就引导幼儿进行圆的畅想。不仅要求幼儿表现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或者是我在教授时只提供基本部分示范,让幼儿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如教师示范一只小兔,让孩子联想到两只、三只,联想至萝卜、白菜、田野、森林,乌龟、小鸟等,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纸上。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逐步堆积着孩子的已有经验。

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想”、更成功地“想”,还要用生动活泼的情致去调动孩子们的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努力地“想”,在生动中吸引孩子主动学习美术,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笑容中积极学习美术。需要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制定教案、实施教学中,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能用心地安排,推动快乐学习美术、学有所“想”的严密性、可操作性。

二、“相”

“相”是要求孩子们在绘画中互相合作,相互促进,也就是要形成幼儿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机制,从而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让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呈现出阶梯式增长,并体验其中的成就感。相互合作可分为:

分头合作法――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分工合作方式,合作程度最低,就是明确每个幼儿任务后分头操作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在汇集每个人的作品共同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例如:每一个主题的大墙饰。《聪明睿智好孩子》、《水里的小动物》、《我懂得真多》等,就是围绕主题,让每个幼儿自己完成作品,剪下后贴在墙上,组成一幅大的完整的主题画。

想象延伸法一一这种方法是在前一位小朋友绘画的基础上,受到启发,根据个人想象逐步添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例如小组画《春天》,4个小朋友一个小组,有第一个小朋友先画,孩子在纸上画上了大树、小花,后面的小朋友逐个的进行添画,第二个小朋友添画上了太阳、云彩;第三个小朋友添画了小鸟、蝴蝶;第四个小朋友画上了池塘,并给画面涂上了颜色。一幅画在四个小朋友中传递,画面变得越来越完整,越来越丰富。

同步操作法一一这是也是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合作方法。小组的成员同时在同一范围内完成作品的方法,也是难度最大,合作程度最高的分工合作的方式。这也可以由简单的不分画面上下的《海底世界》,孩子们围绕着画纸,在画面的任何一个方向绘画都可以。逐步到画面分上下的《美丽的春天》,孩子们需要站在画纸的一侧进行画面的布局、绘画。绘画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有分歧,需及时解决,所以沟通最重要,合作程度最高。自从引导孩子们尝试合作绘画后,孩子们由开始的自我为中心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到后来的和同伴商量,有控制的绘画,进步是非常大的。

三、“享”

“享”是活动后的分享,相互的欣赏、评价,树立自信,提升美术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是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

“画里的故事”。绘画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我们不但要引导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学会思考,还要鼓励幼儿把思考过程表达出来。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每月开展“我的故事画”活动,每月月末,我们都利用午饭后请幼儿讲讲自己画里的故事,并请幼儿选出最完整的故事、有趣的故事等,给了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使幼儿既评价了自己也评价了别人。

“成长足迹”。为每个孩子保留每一次的作品,运用小粘贴、小笑脸的形式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学期末,将作品分类,给每个孩子装订自己的作品集,让幼儿和家长除了感受孩子的成长、进步的足迹,也能感受到老师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想”、“相”、“享”的具体应用将依然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在已有的“享”、“相”、“想”中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体系,确保幼儿美术绘画教学的生动活泼、五彩缤纷和有益有趣,让更多的孩子体会到美术的乐趣。

上一篇: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专语文信息化教学策略 下一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