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

时间:2022-05-11 05:11:53

浅议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地展开,解决了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也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养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但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由于其指导思想、操作方式、主管科研领导水平等的问题,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形式,“科研兴校”成为一句口号,学校也没有从科研工作中获得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成为一种形式。“校校有课题”是现代化学校督导验收达标的内容之一。有些学校为了通过验收,会在市、区相关部门选个课题进行立项,选题不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不是学校真正需要通过科研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的,经过短时间、浅层次地研究,让会撰写结题材料的人员组织课题结题材料,最后通过鉴定,取得结题证书。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科研就是一种形式。

2.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不切实际。有些学校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比较宽泛,大课题中会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这样的课题研究只能是浅尝辄止。真正的研究多为“小题大作”。切合学校实际的脚踏实地的研究,所产生的辐射、互动、连带作用,远胜于浮于表面的、面面俱到的研究。还有的学校追求新的“动向”或“潮流”,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教科研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3.学校、教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存在认识误区。“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一般作为科研兴校的重要标志。科研以课题的形式来表现,可以使研究有明确的方向,课题研究成果也会较为突出地体现出来。但科研不是课题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学科研,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具体、特殊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反思,虽然不一定在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占主流地位的研究并非课题式的研究,而应是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对疑难问题的研究。

4.教师对教育科研成果存在认识误区。有些教师课题结题报告不会写,认为科研成果就是发表、获奖的论文。其实结题报告就是对课题研究的全面总结,论文只是教师教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专业研究者主要需要借助于论文这种文体表达出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也有自身独到的问题表达形式,如案例、反思、随笔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是教科研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1.解决学校自身实际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明确认识到借助科研解决学校的哪些问题,怎样的研究活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学校要准确找出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与教师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带领教师们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有效方法。

2.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分享教师们好的教学经验,积聚教育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性状态中解放出来,引导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学校的教育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带动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名师。

3.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要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在解决学校当前问题的同时,提出后续努力的方向,明确后续科研要探索的路径,通过持续不断的科研,使学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需要学校将教育科研活动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改进的建议

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研究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或困惑,如,如何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心理;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互动中生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能兼顾到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等。

2.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捕捉研究的问题。中小学教师长期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经常看到、听到、感受到真实的教育现象,对这些事实现象的研究,是提升教师教育智慧的最佳途径。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正是教育场景蕴含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3.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研究的问题。学校如何突破目前发展的瓶颈,需要深入思考后,确立明确的科研课题。教师个人的发展是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个人的专业提升与学校的整体变革也常常是结为一体的。教师在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乃至个人的命运与学校或学科的发展规划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去研究。

4.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些研究。教师不仅引导、促进儿童学习知识,同时也是儿童精神世界的研究者,学校领导要引领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不断积累教育智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5.提倡教研员带领教师们做些研究。市、区教研员有一定的学科实践经验、见课听课多,同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研员可以用科研课题为主线,引领一线教师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每场教研活动都紧紧围绕研究主题展开。这样日常的教研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教师参加每场活动后都能随时改进自己的工作,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也在不断增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研究中脱颖而出,随后他们可以开始立项进行自己的深入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韩宝成教授曾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无论对学校还是教师来讲都很重要,科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正所谓“科研兴校,科研强师”。

以改进实践为指向的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改变科研是教师“身外之物”的看法和认识,学校科研要围绕一个课题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将科研与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创建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大有可为,向科研要质量、要成效、要品牌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上一篇:环卫工被“免费美容”掏光家底 下一篇:十大策略让你说服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