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时间:2022-05-11 02:23:02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新特点的总结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新思路、新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困境 原因 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72-02

一、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率较低。在债券融资方面,我国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限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据统计,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仅占10%,但在日本高达30%,美国50%。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资格限制。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因为股票市场主要是面向大中企业筹资而设定的。而我国的“二板市场”正在筹建中,并且只对高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对许多中小企业讲,“二板市场”也是可望不可及的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间接融资中银行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一般要根据企业的实力、信用、担保来提供贷款,这又限制了这一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缺乏,资金周转不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差,利润率下降。在正规渠道融资难度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

1.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现有的金融体系只是对中小企业开放了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

2.做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得到缓解,但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分离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年销售额上百亿元、品牌无形资产价值达到数百亿的著名企业。这类企业是银行争贷的对象,在证券市场融资也不存在障碍;第二层是经过多年发展已打下基础的集团公司,因这类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资产和信誉,尽管与银行打交道比位于第一层的企业困难,但仍有融资渠道,有些企业正在准备上市;第三层是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数量最多,又普遍遇到信用水平低或尚未建立起信用,存在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需求数量少但频率高等问题,银行部门不敢轻易放款,贷款条件也相当严格。为求得发展,这类企业往往只能从民间金融中寻求资金,这就构成了民间金融始终存在的重要客观原因。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减轻,但货币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关注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投资扩张与企业外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贷款被拖欠等因素所致,但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央银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力度,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度收紧,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且集中,当企业出现资金紧张情况时,主要采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缓解资金困难。

4.大中城市资金充裕,但县级以下地域资金匮乏。近年来,信贷资金的分布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一些县以下地域甚至出现资金供给空白。据调查,有的地区县贷款为零增长或负增长,甚至有的地区内所有县均未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支持。

5.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但蕴涵较大的金融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1998年试点以来发展迅速,出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担保品种多样化和机构多功能化的特点,但这些信用担保机构蕴涵的金融风险尚未消除。由于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步入了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如果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加剧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活动,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金融体制障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由单一的国有经济向多元混合经济转型,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混合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金融体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设计的,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多年来形成的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垄断性结构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加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即以大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天生具有偏爱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倾向,而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可运用的金融资源也有限,而且受到种种行政干预,运行机制欠规范,历史包袱沉重,难以承担起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强调“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使这种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时,与经济的多层次相对应,金融机构体系也应是多层次的,然而,这种对应在我国正处于一种断层和错位,在现行金融体制中,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一些障碍。

2.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下。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间接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又是主导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原因,纷纷将机构网点向大中城市收缩,服务对象向大中型企业转移,信贷管理权限向上级行,特别是总行、省级分行集中,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受到严格限制。一些县级商业银行变成纯储蓄机构,只能吸收储蓄,做一些基层的调查工作,没有贷款审批发放权;地市级商业银行虽有流动资金贷款审批发放权,但没有固定资金贷款权限。基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层层上报到总行的审贷委员会,且贷款的审批程序繁琐,信贷标准严格。这进一步使量大、面广且主要分布在县市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随着金融体制的完善,各商业银行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严格信贷标准。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处于关闭和合并之中。这些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关系营销视角下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下一篇:试论民营企业如何发展新兴产业